昨天人文科学导论课上讲解了“人文精神团契”一节,结合西电2009年同学社团需求,让2018年的学子课上花十几分钟策划自己喜欢的学生社团案。有些同学完成的早,就又让他们就西电大学生锻炼打卡为题写首诗。
之所以临时出后一题目,是昨天我从丁香食堂出来,路过西操场,看到大批同学在操场排着长队打卡。我起初不知是做什么的,就上前去问,原来是在排队打卡,我特意走过去,拍了打卡有关的规章,当时我没有细看规章内容,单就为了要求学生锻炼导致排长队,就感觉有些不太合理,就在微信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同学们迎着夕阳,排着长队,日复一日地坚持着,为了锻炼身体来打卡。看着等待的长队,等到了打卡机,花费半个小时时间,估计他们可以在操场跑七八圈了。这是促进锻炼呢,还是浪费了锻炼时间呢?也许有待论证。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学管理的周到细致,一方面排长队打卡也确实增加了我的想象力。
之后,我又这段文字后增加些了内容,觉得可以把不合理的东西变得合理些,就提出了如下建议:
建议打卡排队时,组织同学们唱唱红歌。
建议在排队路的两边设些文化广告牌或展板,提升人文素养。
鉴于酷夏来临,建议最好把凉棚搭上,否则同学中暑就不好了,大家也就不用拿伞遮阳了。
建议可就排长队这段时间再设置门人文课,如宪法诵读,党章学习,五分钟朗诵等,给每人增加人文2学分,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也许多年之后,排长队打卡会是一道风景呢!也未可知。世间事物,本来评价都是相对的,换个角度,也许不利也可以转化成有利的,恶树的也会结出善果。
记下三位同学写的打卡诗:
一
夕阳下,
你,我,她,
静静地站在一起,
没有视线的交汇,
只有漫长的等待。
一步,两步,三步,
似蜗牛的爬,
漫长却不无聊,
只因手机作伴,
你在余晖下前行,
“嘀”,打卡成功,
你欣慰转身,
啊,又是充实的一天。
二
西电长蛇
在一条小黄河里,
有一条长蛇,
它每天黄昏时出现,
还不断壮大,
又在黑夜中消失,
它是什么?
它是一群懒惰的人。
三、
这不是春运的火车站,
这也不是演唱会的进出口,
但这是校史上最壮观的卡队,
不为求一张回程票,
不为睹一张明星脸,
只为一张网卡,
致敬这一段拥挤却难忘的长队,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能记起这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