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陈寅恪学  >  陈先生发表的部分论著目录

陈先生发表的部分论著目录

2018-10-18
一、专书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20,1943。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22,1944。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北平:燕京大学哈佛燕京社,1945。
从史实论切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部,1948。
元白诗笺证稿,北京:文学古籍出版社,1955。
西藏文籍目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1,未刊。
陈寅恪先生论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刊之3,1971。
陈寅恪集,北京:三联书店。
二、论文
大乘义章书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30):121-124。
灵州宁夏榆林三城译名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30):125-130。
敦煌劫余录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30):231-232。
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蒙古源流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1(1930):1-5。
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1(1930):6-10。
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2(1930):157-160。
几何原本满文译本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3(1931):281-282。
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蒙古源流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3(1931):302-309。
蒙古源流作者世系考(蒙古源流研究之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3(1931):310-311。
西夏文佛母孔雀明王经考释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4(1931):404-405。
李唐氏族之推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1(1931):39-48。
南岳大师立誓愿文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3(1932):309-312。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夏梵藏汉合璧校释序,《西夏研究》第一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8,1932。
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4(1932):439-466。
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4(1932):511-516。
武曌与佛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2(1935):137-148。
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考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2(1935):149-174。
三论李唐氏族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2(1935):175-178。
李唐武周先世事迹杂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4(1936):533-556。
东晋南朝之吴语,《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1(1936):1-4。
府兵制前期史料试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3(1937):275-286。
刘复愚遗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8.1(1939):1-14。
敦煌石室写经题记汇编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8.1(1939):15-18。
敦煌本心王投陀经及法句经跋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8.1(1939):19-20。
读洛阳伽蓝记书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8.2(1939):149-152。
读东城老父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0(1942):183-188。
读莺莺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0(1942):189-195。
魏书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1(1943):1-25。
元微之悼亡诗及艳诗笺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上(1948):1-18。

上一篇:2018年纪念陈寅恪逝世四十九周年

下一篇: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