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恩教育  >  感恩老师  >  樊晨禧:徐川东传

樊晨禧:徐川东传

2019-03-23
徐川东传
樊晨禧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太史公如是说。
徐川东身高不高,微胖,三十出头,有着简单的发型,和善的面庞。徐川东是湖北仙桃人,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并在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硕博连读。上学时期作风踏实稳健,颇得导师的喜爱。其博士生导师为西工大张胜贵教授,张教授毕业于荷兰Twente大学,张教授的导师是荷兰乃至国际数学界的大牛,其数学基因图谱中上溯14代,是欧洲伟大数学家欧拉,由此观之,徐川东也可以算得上欧拉的16代子弟,所以也算得上是师出名门了。徐川东以前和我们提到这件事时,脸上满是得意的神情。
徐川东现在就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我的高等数学老师。由于大一刚开学是自由选课,我对老师并不是很了解,仅仅是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低调又不失内涵,有凛然正气的感觉,于是就选了徐老师的课。
刚上高数课时见到了徐老师,那时已经是九月中旬,天气有点转凉了。徐老师穿着简单的蓝色格子衬衫,由于身材问题,徐老师穿衬衫没有那种挺立笔直抑或是瘦削的感觉,而是略显“丰满”,加上他和善的面庞,给人一种萌萌的感觉。徐老师的形象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完美高大,但也还不错。徐老师的普通话还算标准,但有时也会有一些小小的瑕疵,以他的话来说,这跟他老家湖北当地的方言有一定的关系,而我却听不出什么口音来。
说到老师的口音,我又想起了高中时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由于年纪都比较大,大约都是五十左右,所以普通话都不是很标准,有时甚至会说起标准的如皋话来。(注:如皋,江苏南通附属县级市,世界长寿之乡,历史文化名城。)最为经典的是,班主任是化学老师,他把自己的科目说成是“花薛”,常常是同学们经常提起的一个梗了!而语文老师,是八十年代南师大的本科毕业生,底蕴深厚,但讲课基本是如皋话偏多。或许开始还习惯,不适应,但当相处久了后,发现还是很好的,尤其是语文老师很喜欢我,经常拿我作标榜,有时也会感到汗颜。他对我的预期应该是很高的,但当高考出榜时,他表面上说很好,但我和他都知道离预期还有些差距,甚至于后来我也很少去找语文老师,毕竟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当我现在提起他们时,我又突然后悔本应该为他们作作传!因为于他们来说,相处更久,故事也更多。在此仅能一笔带过而已。)
再回到川东老师吧。川东老师在我看来并非性格特别开朗的人,他总是显得有些腼腆,有着青年教师身上特有的青涩。
说到川东老师,刚开始上课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的板书了。他的板书并不像大多数学老师那样工整整齐或者是遒劲有力,相反,川东老师的板书起初甚至有些颠覆了我对板书的认知。因为用“丑”这个字来形容可以说是不过分而且恰当的。他的板书字大大咧咧,而且还不对齐,更不用提笔锋什么的,也仅仅是可以勉强用来识别的符号而已。这个字体,让我想起了小学时候班里差生的字迹,让我们都颇为惊讶。但是时间长了时候,我们发现板书的好坏也并不能影响什么了。那些数字和符号已经足以表达出老师的意思来,何必追求要多美呢?并且当你真正对这门课感兴趣时,板书也只是表意的符号而已,你能够通过这些符号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字只是表象,但更重要的是字背后的人和事。常言道:字如其人,颇有道理,但我认为不必然。字好看的人并不一定是颜值一定高或者是才气过人的,字不好看的人也不一定就是非常糟糕的人。这让我想起一个旧时同窗,初中和我三年同学,常常是全校第一的有力竞争者,和我同时考上了重点高中。初中时候的他是非常无敌的存在,在理科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在文科方面也不错,并且对诗书经典也有所涉猎。唯一不足的便是他的字了,与川东老师的的类似,有着像小学生一样幼稚的笔法。我很佩服他,有时甚至还会可以去模仿他的“丑字”来,在我看来,只要能做对,字的好看与否其实没那么重要,笔画交代清楚,能够清晰辨认即可。包括当时的班主任都能感受到他的过人之才,认为他是清北极有希望的,上了高中亦是如此。然而最后高考发挥一般,去了北航,略有些遗憾!总而言之,徐老师的字一开始确实给了我一些惊讶,因为这是很不“寻常”的板书。但现在,我现在看着这些板书,反而颇有亲切感,我甚至这样认为,他们都是把精力放在了思考问题和研究答案上了,哪有什么时间去仔细推敲自己的字呢!
徐老师是一个青年教师,按理来说应该跟我们没啥代沟,他从灵魂里应该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但在上课时,他似乎时刻不忘记自己作为老师的身份,尽量保持一点严肃感,常常会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他常常怕我们上课没听明白,于是就将上课视频录像上传到学在西电网上,让我们课后自行观看。这个时候,他满脸严肃地提出了一个严苛的要求:“不许截我的图去做表情包!”他说着这句话的时候是有些憋着笑的,或许对自己提出的这个要求感觉确实有些严苛了。可是即便如此,徐老师的表情包还是不自觉地流出来了,成为高数讨论群中偶尔用来活跃气氛的工具。咱们高数群的全称是“高等数学A交流与答疑”,这个群,实话来讲,是我所加的所有上课群中比较正经的一个群了。这个群的好处在于川东老师允许匿名聊天,因为他怕有些同学不好意思直接问问题,于是就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来寻求解答。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学生极为方便的,因为我有时打开群聊发现有同学在问问题,这时我又恰巧会这道题,于是就会开匿名写上解答。因为这样即使我做错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川东老师也在课上表扬过,说这个群的学习氛围是良好的,因为除了高数题,还有同学会在群里讨论物理题,线代题,甚至是计算机题。徐老师说:“线代可以,毕竟也是数学的一个门类,计算机就算了吧,那个玩意我一点也不懂。”说着就露出了那标志性的微笑,下面的同学也笑了,整个教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和大多数的大学老师一样,徐老师的上课氛围很宽松,但是出于对高数这门学科的重视,我每节课总是坐在第二排的同一个位置,徐老师虽然不一定能叫出我的名字,但对我的脸也一定是很熟悉了。虽然宽松,但并不代表川东老师不负责。他每节课也总是很卖力地去讲,毫无保留。如果是上午三四节课的话,他会在课后在教室里再留半个小时,用作同学们的答疑。我认为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因为毕竟对于大学老师来讲,他们的时间总是看起来很宝贵的,谁会在吃饭的时间饥肠辘辘地留在教室里,给学生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呢?因为课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川东老师也很是不放心,就这一点,让我甚是感动。
最近看到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推文,讲的就是大学老师的良心。文章很少有发表,在这个“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时代,似乎没人去关心一个大学老师的平凡故事。许多大学老师的的默默工作,都是目前的评价体系所看不到的。虽然他们没发很多的论文,也没评上很高的职称,但是他们依然忙碌且快乐。他们做的很多工作都是无法考核的,唯一的评价尺度就是:良心。徐老师大抵也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吧!
如今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大多数人的心都是浮躁且浅薄的。为争名逐利搞得头破血流,忘了自己需要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名利场中,许多人丑态毕露,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把大多数的精力花在了去争夺更高的行政职位,抑或是更好的等级待遇上,与自己的同行们勾心斗角,还有什么时间和心思来安心下来做学术呢?不禁又想起了陈寅恪先生,不拿一分所谓的国家科研基金,在自身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仍能够专心治学,研究成果丰硕,完成宏伟巨著,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大师吧!
平凡中总是孕育着伟大,徐老师应该正是如此吧。世界上哪有什么完美的人,只不过干好自己本分的事,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真实就好了。
     
(樊晨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18050100095

上一篇:刘丙银:化雨春风

下一篇:余星星: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