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恩教育  >  感恩祖母祖父外公外婆  >  张坤鹏:善恶冷暖意,草锅犹煮粥

张坤鹏:善恶冷暖意,草锅犹煮粥

2019-04-09
善恶冷暖意,草锅犹煮粥
张坤鹏
黄昏的余晖打到白白净净的灶台上,在草锅里的小水汪上拉开炙热的身形。我枕着胳膊,望着那片冷默的黄,等待奶奶回家做饭。
其实,奶奶就在院子的门口,一直没走,外面传来一阵骂架的声音,我知道,奶奶她又和村子里的人吵起来了。或许是“一夫当关,力战群儒”,但我没心情想象这种情形,只是换了个胳膊,枕下去,垂了眉头。
因为,我印象中的奶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我印象中奶奶是一位慈祥、温和、善良的人,为我织毛衣,纳鞋底,补衣服,带着老花镜教我识字,教我唱儿歌,早上拉着我起床,晚上陪我泡脚,即使生我气,也只是笑着拍我屁股。温暖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直到我上了学,离开了她,从爸爸那里听到关于奶奶的琐事。或许,换句我不想表达的词语,我奶奶其实更像是一名尖酸,刻薄的妇人。
水汪逐渐失去光泽,奶奶踩着落日的阴影回来了。我仍像小时候那样,大声问奶奶今晚吃些啥,奶奶解下她的黄头巾撂到一旁的柴草堆上,搓了搓头上灰白的发,笑着说:粥。奶奶的笑容很温暖,就像以前的她。
淘米,搬柴,烧火,奶奶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而又安静。冬天,天冷得很,热气很快从草锅中氤氲出来,屡屡上升,填满了厨房的上方,再逐渐淹没了的我眼。白炽灯的橙黄在白色水雾的折射下显得更加的饱和和圆满,小小的厨房在冬夜的肃压下和北风的呼啸中反是愈发的坚实稳重。揉眼,疏懒,发呆,我享受这样的幸福与安逸,忘却一切的糟心的恶语琐事,静静地等奶奶为我们两精心煮的那锅粥。
一碟咸菜,两颗冒油的鸭蛋,三两个蒸腾着热气的馒头,两只白净看得清纹理的小瓷碗盛满的粥,奶奶像以前一样细心而又体贴。粥中米水混合,交融而不分离,均匀厚实而不随意下沉上浮,粥不是单薄的白,而是自然而又透彻的草绿,奶奶的粥像以前一样丰美而让人满足。奶奶的手像以前一样慢慢地摸我的头,让我慢慢吃,就像以前一样。没错,奶奶就像以前一样,慈祥、温和、善良,没有变。
变得是我,成长了的我。因为上学,一个月才能回家看奶奶一次,几个月才能像以前一样住在奶奶家,安安稳稳地喝口粥,与奶奶的渐行渐远,认识是更加的客观,乃至心生恶感,但是忘记的是奶奶对我不变的温柔慈祥,即使她对别人再差,再霸道,对我仍是像以前一样。身边所有人可以都对奶奶恶言恶评,我不能,我是最没有资格的那位。低头,喝着粥,眼眶酸酸的,抬头望着那片橙色的水雾,更显氤氲了。
如今的我,看过更多的人,听过更多的话,以前想不通的道理也似乎有了解释。善与不善,从来不是绝对的间隔,亦或是难以共存,相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共存才是人间的常态。
正如刘昼所言:“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纇”,物如此,人亦然。然而,我们大多将善恶视为人的虚形标签,对善恶的判断只是窥一孔,知一角,便定性一个人。见善为善,过于鲁莽。就像我的奶奶,她或许对人对事过于刻薄,但是她对待亲人,我,永远是那样温柔慈祥。人,总是多面的,有着善恶冷暖,如此一味地浅薄化看人,识人,是无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认真地说,想要最终实现社会,人性的向善,从来不是对善事件,亦或是个体的极力渲染和刻意鼓吹,也不是对恶事件的全面打压抨击,而是让社会,助群众,开善眼,辨是非善恶,综合性的比对,全面的展示,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性善”。

(张坤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18050500002

上一篇:张靖沛:外公仙逝十周年纪念

下一篇:成孝孝:落叶之情-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