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 佛说一法经
【题解】
本篇佛陀开示弟子,以贪法为例,因贪不知五蕴无常,后面举了系列非正法,了知无常,才能化解苦根烦恼。
【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以成就一法故,不复堪任知色无常,知受、想、行、识无常。何等为一法成就?谓贪欲一法成就,不堪能知色无常,知受、想、行、识无常。何等一法成就?谓无贪欲成就。无贪欲法者,堪能知色无常,堪能知受、想、行、识无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成就不成就,如是知不知、亲不亲、明不明、识不识、察不察、量不量、覆不覆、种不种、掩不掩、映翳不翳亦如是;如是知,如是识解,受、求、辩、独证,亦复如是;如贪,如是恚、痴、瞋、恨、呰、执、嫉、悭、幻、谄、无惭、无愧、慢、慢慢、增慢、我慢、增上慢、邪慢、卑慢、憍慢、放逸、矜高、曲为相规、利诱、利恶、欲多、欲常、欲不敬、恶口、恶知识、不忍贪、嗜不贪、恶贪,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欲爱、瞋恚、睡眠、掉悔、疑、惛悴、蹁跹[1]、赑屃[2]、懒、乱想、不正忆、身浊、不直、不软、不异、欲觉、恚觉、害觉、亲觉、国土觉、轻易觉、爱他家觉、愁忧恼苦。
“于此等一一法,乃至映翳,不堪任灭色作证。何等为一法?所谓恼苦,以恼苦映翳故,不堪任于色灭尽作证,不堪任于受、想、行、识灭尽作证。一法不映翳故,堪任于色灭尽作证,堪任于受、想、行、识灭尽作证。何等一法?谓恼苦。此一法不映翳故,堪任于色灭尽作证,堪任于受、想、行、识灭尽作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七
【注释】
[1]蹁跹:本文行为不正确的状况和风貌。
[2]赑屃(bì x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这里指用力。
【译文】
第一八七篇 佛陀诫说一种法理经
我曾亲自聆听了佛陀的教诲: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由给孤独长老买下并献给佛陀的,一座在原来王子的林园中建造的寺院里。这时世人之尊,告诫弟子们说:
“因为成就一法的缘故,不再能了知形态无常,了知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的无常。怎样是一法成就呢?所说的成就贪欲一法,不能了知形态无常,了知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的无常。怎样一法成就?所说的无贪欲成就。无贪欲的,能了知形态无常,能了知感受、思想、行为、意识无的常。”
佛陀说完这经后,佛弟子们听了佛陀的解说,都心中欢喜并且信奉修行。
像成就、不成就一样,像这知与不知、亲与不亲、明与不明、识与不识、察与不察、量与不量、覆与不覆、种与不种、掩与不掩、照射遮蔽与不遮蔽也是如此;像这样了知,像这样认识理解,接受、求取、辩论、独自见证,也是如此;像贪欲,像这发怒、痴迷、瞋恨、憎恨、诋毁、固执、嫉妒、吝啬、幻想、谄媚、无羞愧、无羞惭,傲慢、过慢、增慢、我慢、增上慢、邪慢、卑慢、骄慢、放逸、自夸、歪曲作为规矩、利益诱惑、为了利益产生的邪恶、很多贪欲、常贪欲、贪欲产生的不敬、邪恶的语言、恶知识、不忍贪、嗜求不贪、厌恶贪,身见、边见、邪见、索取的见解、邪恶的戒律之见,爱欲、瞋恨、睡眠、后悔、猜疑、迷惑混乱忧伤、行为不正、用恶之力、懒惰、乱想、不正确的忆念、身不净、不正直、不温柔、不变化,贪欲的感觉、瞋恨的感觉、伤害的感觉、亲近的感觉、国土的感觉、轻易的感觉、爱他家的感觉、忧愁苦恼。
“对此十一法,乃至照射遮蔽,不能灭形态作证。怎样是一法?所说的恼苦,以恼苦照射遮蔽的缘故,不能对形态灭尽作证,不能对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灭尽作证。一法不照射遮蔽的缘故,能对形态灭尽作证,能对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灭尽作证。什么样的一法?所说的恼苦。因这一法不遮蔽的缘故,能对形态灭尽作证,能对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灭尽作证。”
佛陀说完这经后,佛弟子们听了佛陀的解说,都心中欢喜并且信奉修行。
《杂阿含经》第七卷完。
【辨析】
本篇佛陀开示弟子,以贪法为例,因贪不知五蕴无常,后面举了系列非正法,了知无常,才能化解苦根烦恼。下面条列八慢与五不正见,以示本篇概念体系的绵密:
篇中提及产生烦恼的八种“慢”:
傲慢,自以为了不起。对不如自己,或和自己差不多,觉得我比他行,这个称为“慢”。
慢慢,即过慢。明明超过我,还觉得他跟自己差不多,超过本来的程度,所以叫过慢。
增慢,也称慢过慢。明明超过自己太多,还认为自己超过他,叫做“慢过慢”。
我慢,把生灭、无常、无我的五蕴当作是我,本来无我,以为有个我,还处处以为自己胜过别人,想驾凌在别人之上,这叫“我慢”。
增上慢,只有修行人才有的,以为自己打个坐、修个法、念个佛、持个咒,就以为看到了种种的境界,得了神通,这叫“增上慢”。比自己原来的程度还要再增上,明明没有神通,以为有神通,明明没有得禅定,说自己已经证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证果的人不会说自己证果,因为初果就已经无我了。
卑慢,外表很骄傲,谁都没看在眼里,处处都要伪装自己很行,看什么都不屑,可是内心很自卑,这叫做“卑慢”。
邪慢,有两种,一个是外道,一个是一般人。常常在赞叹自己,会吹嘘而已,处处夸耀自己的才能,这叫做“邪慢”。另外一种是修外道的,以无益的苦行有真实功德,其实既不能消业障、也不能累积功德、也不能证涅盘,还到处宣扬自己最殊胜,还瞧不起那个不能够苦行的,这是一种邪慢。
增上慢是对自己修功德所起的傲慢,邪慢是对自己根本没有功德所起的傲慢。增上慢是内道、外道都会有的傲慢;邪慢,只有外道才会有的傲慢。增上慢是圣者和凡夫都会有的慢心;邪慢,只有凡夫才有。
骄慢,骄傲怠慢。因为自傲,对别人轻视,变成了态度与行动。
五不正见:有五种不正确的见解,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身见:把五蕴假合身,当作是我,这叫做“身见”。五蕴之身当作是我、还有属于我的我所。四念处中身念住,或身念处,是破身见法门。修行不容易成就,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身见,身见断了,边见、邪见就断了,见取见、戒禁取见,只要听闻正确的佛法,也很快就断了。
边见:边见是由身见来的,认为身永恒存在,就落在常见;认为死后没有了,就落在断见。不管是落在常见、还是断见,都是落在一边,这称为“边见”。“我”轮回、“我”证果,“我”在我的观念里面,它是永恒存在的,“我”要成就,这是落在常见。很多人认为死后是什么都没有了,这就落在断灭见。常见、断见,都不是正确的见解。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就说明它是因缘所生,是生灭、无常、无我的,所以一切众生,只要众缘和合而生的,因缘而有的,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观念里面还有我,就表示他还是无明、颠倒、愚痴。悟到无我的真理,叫做开悟,明白我空、法空的道理,那个叫开悟,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真实证得了无我的境界,入了这个空性当中,如实了知,只要是因缘所生都是无自性的。这样行中道,不落在断、常两边,空、有两边,明白“空而不空”的道理,能空中起妙有,不着事相,任运生起大悲心,去度如幻的众生。
邪见:一般有三种外道邪见:其一“拨无因果”邪见,认为没有所谓的前因、也没有所谓的后果。其二“拨无善性恶性”邪见,认为不论是造善、还是造恶,都没有一定的善恶。其三“拨无凡圣道果”邪见,认为没有所谓转凡成圣。
见取见:第一个“见”,就是“我见”;“取”就是执取;第二个“见”,就是见解的意思,就是“依我见而执取的见解”,所以叫做见取见。
戒禁取见:外道的修行种种的苦行,遵守种种戒律、禁忌,但不能真正的生天、消业障、得涅盘,他们误以为可以,这种情况称为“戒禁取见”。
以上这五种不正见,会染污我们的智慧,引发的是恶慧、邪慧,让我们把邪的当作是正的,又把正的当作是邪的,结果会障碍正见的生起,错误的知见,会招感一切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