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3年教育专题研讨回眸一瞥
按语:为临时参加西安交大组织的“通识教育与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专题会,做了点功课:一是整理了《chatgpt答人文通识教育三十问》;二是整理了《chatgpt所作通识联盟会议同题文章》;三是汇编了《2012年至2023年教育类座谈纪要》。尤西林先生特加鼓励,在燃灯群推送了笔者整理的前两篇为参加专题会准备的内容,会后又将笔者参会的随笔推送了。西安生物医药技术学院刘金田院长看到我汇编的教育座谈纪要,建议我写个教育座谈综述。我仅将多年来的座谈题目汇总并简单罗列座谈重点术语,供热心关注教育的朋友参考。在此也感谢多年来不计酬劳参加我组织的公益活动的老师、同学、朋友、同事、学生们。
2012—2023年教育专题探讨会议简目如下:
2012年“人文经典疏释与教育”座谈会:推动经典阅读,倡议成立人文经典教育研究会。
2012年关于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经验座谈会:从历史到现实、从大环境到小环境、从基础到前沿、从国内到国外、从专才到通识、从学术到生活、从文章到做人、从课程设置到交流平台、从招生到就业、从人文到理工等,有如下共识意识:人文情怀、学术视野、经典研读、学习方法、学术规范、问题意识、外语工具、集体培养等。
2013年“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座谈会: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有哪些?如何坚持文化的人民性?文化体制改革趋势如何?高校人文社科界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中应占怎样的位置?知识界应该搭建怎样的服务平台,提供怎样的服务内容?
2015年“五教”精神文化交流座谈会:道教、佛教(汉藏传)、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016年人文经典教学及人文平台建设座谈会:四书、平台
2016年知无知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读书会、对话、讲座、座谈、游学、走近自然、夏令营、人才班、支教、智库、教育特区、公众号、喜马拉雅等形式及平台建设,广建开放性教育资源,强调爱的教育、陪伴、阅读、情商、人际交往、内省、博物等能力的教育取向。
2017年西安纪念汪籛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探讨陈门教育
2017年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发展走向座谈会:强调放心的教育、德性教育、批判性思维、分析力、想象力、信息化管理水平,教育理想主义者应利用在线工具,做出线教育产品,做出库存,做出管道,做出风格,做出格调,做出品味,将在线教育资源最大化。
2017年“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习”座谈会:快乐幸福、问题意识、高贵与敏感、好奇心、慈悲、智慧、谦卑、孤独寂寞、文本细读、忍辱、意志、温情与敬意。
2017年“尤西林论著里仁读书班”座谈会: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
2017年知无知民办教育座谈会:个性、素质、自然、音乐、运动、德识、在线。
2018年西安教育实践座谈会:强调楷模榜样,健康与文化,强哲学思维,强经典熏陶教化,强网络教育,提振民办教育氛围,扭转应试及拨款体制对教育的异化。
2018年“感恩教育征文筹备”座谈会:强调为老百姓立传、教育教学随笔,强调通识类、跨学科类、大众普及类的活动及出版物,教育应从常识教育到通识教育、从体验教育到启迪智慧、从应试教育到创新教育发展。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卷可能带来的人性及伦理危机。
2018年“人文通识教育与教学改革”座谈会:探讨有效人文通识教育的切入点及制约限定条件,包括诸如核心课程、经典导读、讲座及报告、小班座谈、兴趣社团、导师制、开放性师资、模块课程设计、学生带着问题自己找答案;师生需要补基础教育阅读和思考的缺失;
课程设计,强调理论(思政、认知科学、人文科学)、历史、哲学、工具、实践;改善师资,把点亮蜡烛的人请进来。
2019年终南山陈寅恪学术座谈会:弘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强调西化与化西问题研究,强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进民族文教事业,缅怀前辈学者学术人生。
2020年庆祝胡戟教授八十华诞座谈会:探讨陈门及北大、师大教育往事
2021年西安生物医药学院承办的“尊师重道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座谈会:五育并举
2022年西安生物医药学院承办“社区全科医学健康服务团队建设项目”座谈会
2023年gpt与未来教育座谈会:强调提问、阅读、伦理、个性化、情感发育;提升知觉辨别训练,提升学生推理能力,提升抽象思维能力;让远离生命、远离生活、远离生产、远离生育远离,利用人工智能对知识强大的驾驭能力恢复教育为人服务的取向,开启孩子内在智慧,信任孩子本来面目;提前预防人类可能进化成两个物种,即99%的人跟随gpt,1%引领gpt。思考:新技术条件下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呼吁创办ai大学。
2023年“毛选与人工智能时代”座谈会: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者要组团交流与实践,不断在人机互动、人际互动、实践互动中成长。
2023年西安孔子学会年终座谈会:强调宣传、产品、分会、课题、人才、制度建设。
2023年“通识教育与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专题会:受欢迎的课:类明星(网红)课,满足视觉、听觉、实践互动课,满足情绪价值、有理论高度、有真知灼见,提供自由空间及导师引领,呼吁推动项目类教育方式的制度化。(仅参会,写了随想纪要)
小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每个时代的问题,都需要有相应时代的人去热心关注,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只要每个人都做出一点贡献,就有助于时代问题的化解,无论是身处官方的还是民间的,是处在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社会的发展是由各种合力促成的,民间的可以激进些,体制运行会滞后些,但面对时代大潮,无论是引领者还是追随者,都会顺应潮流,发挥一己之力。教育是大家的事,是子孙万代的事,我们所做的只是希望不要被后人指着脊梁骨,做到让自己心安就好。我们没法苛求每一位领袖都能像毛泽东那样高瞻远瞩,也没法苛求长期运转的体制会瞬间改变,我们也没有办法要求每一位养家糊口的教育者超越自己实力去螳臂当车,更难期待青年学生主动不内卷去勇于做自己。每个人只能在力所能及之内做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多年来组织这样的教育探讨活动,也只是求心安而已,有时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好在这条路上并不孤单,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探索,随时可以聚拢来开务虚会,生命也在这样的交集中丰盈起来!每个人的实践也承载着这些共识在脚下延伸!
(印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