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让我们发现父母身上的美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发现自己渐渐长大,于是越来越渴望获得独立和自由。 长大了,我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自己拥有决策权,有时也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点距离,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点小秘密……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而是怀念我们\时候懂事的乖样子。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哕嗦。然而,在父母眼里,我们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的独立行为往往令父母忧心忡忡。他们断定: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孩子,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堪忧。于是,我们的情绪受到打击,对父母的不满渐渐上升,嫌父母唠叨,啰嗦,小题大做,过分干预,侵犯隐私……矛盾尖锐了,爱的冲突产生了。
我们对父母的思想方式,管教方法,严格要求,有时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有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要努力克服消极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难道我们不嫩站在父母的立场想想吗?你冷静下来,我们会做出恰当的选择。
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这样,看似神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我觉得与父母交往的基本要领是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我这里还有几条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1.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知道父母怎么想,怎么处事,有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脾气秉性、对我们又什么期望,我们与他们]的沟通就有了预见性和主动权
2.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我们要克服闭锁心理,向父母传递有关自己的信息和情况,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出自己的意见,让父母了解自己。这样,沟通起来就没有隔阂和忌讳了。
3.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就像喜欢晴天一样,人人喜欢笑脸。沟通的成效与心境的关系很大。开朗幽默,沟通成效乘以正数;沮丧无趣,沟通成效乘以负数。我们高高兴兴的与父母商量,就不会轻易招来斥责。
4.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耐心解释,让父母听得进,以得到他们对自己的理解。解释时说话放低声调,斟酌词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对,也要就事论事,不对父母本人,更不能迁怒与父母。
5.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当我们不理解父母、与父母仲突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们想一想,了解他们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这会使我们变得理智和冷静。
6.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尊重是与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连最爱自己、对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与父母正常沟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愿,还要讲究基本的礼貌,不能任性。
7.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两代人之间毕竟存在差异,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动机和行为方式。正因为有分歧,所以才要沟通。这种沟通,不一定非要统一-不可,而要求同存异。找到同,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行动;保存异,就是保存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父母的溺爱,不仅在孩子的个人道德方面,更在其创造性、独立性和勤劳节俭方面,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给亲子交往带来了障碍。而且,许多父母专制、粗暴的教育方式更加剧了子女的对立情绪。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儿子认为自己像被榨汁机压得干干的橙子,父母的管教让他透不过气来。当父母明白儿子心声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本来孩子活得挺快乐的,可我们偏要从孩子身上弄出点名堂来,结果一家人不得安宁。想了很久,我对孩子说:“不管你是不是最美的花朵,只要你怒放。’”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该放手的时候,就去放手吧!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许多父母没有一些西方国家的父母做得好。如果父母想了解小孩想什么,就必须放下权威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坦诚相待,只有这样,双方才会无障碍地进行沟通。这样或许能有意外收获,就像傅雷说的:“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父母和子女之间产生冲突,我们不能把责任都归咎于父母。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对父母的唠叨反感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心里想着父母一点,理解父母唠叨背后的良苦用心。不能总以为是父母在压制自己,要主动与父母沟通,什么事多和他们商量,争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父母不放心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张。我们要学习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尽力帮助父母,在精神上支持父母的正确选择,做父母的朋友。如果这样,我想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当然,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十分不容易的,彼此都可能抱有许多的成见和偏见,那都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克服的,但只要有这样一份诚心和决心,终会拆除亲子沟通中的阻碍之墙,发现父母身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