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
我来自安徽省阜阳市的一个小地方——界首。地方不大,马路上行驶最多的是一种电瓶的小三轮,交通比较混乱,但那里是我的根,也是我最初汲取人生营养的地方,当然也包括孝道。
一,起源
听我姥姥说,我们家最初不是在界首,而是因为“打地主”逃到那里。因为太姥爷待人和善,在刚到界首无依无靠的时候,得到了一位恩人的照顾,就这样一家老小,太爷爷带着姥姥,舅老爷定居在那里。我出生时,太姥爷已经故去,我几次想问问关于太姥爷的故事,都没有机会。但是从我姥姥对我太姥姥的样子中可以感受一二。
太姥姥准确说是我姥姥的后娘。我印象中的太姥姥特别健康,能吃能睡,闲暇时喜欢和一群老太太唠家常,绣花,打打麻将,整天乐呵呵的。
同在一起聊天的几个老太太都羡慕太姥姥有一个好女儿,每天都从家跑来给太姥姥做饭,做完饭又急匆匆赶回去上班。后来因为姥姥年纪也大了,身体不便,才让妈妈牵着我去太姥姥家。
一次,为了陪太姥姥看病,姥姥把太姥姥接到当时离医院最近也是环境最好的我家去住。而那段时间,每天我最爱吃的饭菜,就变成了太姥姥最爱吃的饭菜。
每一次吃饭的时候,姥姥都会单独的把太姥姥的饭菜盛出来,端送到太姥姥床前,稀饭总是最稠的一碗,肉不好嚼,就从早上炖到中午,菜也是最热乎的。一边陪她聊天,一边看着她吃完最后一口饭,顺带把闹腾的我赶出屋子。
病好以后,太姥姥就迫不及待的要回家,本来姥姥还不想让她离开,无奈,太姥姥舍不得家舍不得那群老太太,坚持要走。拗不过才亲自把她送回去。
在我三年级的一天,太姥姥去世,听妈妈说,太姥姥走的很安详。
二,传承
当我出生的时候,姥姥已经退休在家。我太姥姥去世以后,我们家就搬到了大城市。为了方便照顾姥姥姥爷,两个舅舅和妈妈在离我们搬家后不远的地方买了一间大房子,给姥姥姥爷居住。
退休后的姥姥患上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爱发脾气,像一个老小孩。
为了给姥姥治病,舅舅经常性的联系各家大医院的有名的医生。联系医生简单,最让妈妈和舅舅头疼的就是怎么劝姥姥去医院。
“不去,花那个钱干嘛。上次不是才去过吗?不去!”姥姥头一扭。
“哎呀,妈,医生上次都说了要再去一次,咱要听医生的话。”
“不去,我要给我外孙做饭。”
“哎呀,他都多大啦,还要你照顾,他自己会做饭。”妈妈连使眼色给我。
“就是,姥姥,我都多大啦,上次你不还说我做的好吃吗?再说,去完医院病就好了,还能让舅舅带你去北京玩玩。”我顿了一顿,“北京好吃的可多了,你看烤鸭,那外焦里嫩的,驴打滚,多好吃,还有.......”
“不去,我又嚼不动,那药苦。不去”姥姥双手往袖口里一插,扭头噘嘴。
“不去,钱就白交了啊。”妈妈也装作不高兴。
“怎么又交钱了!”姥姥急了,“每次都不和我说!”
“人家医生预约都是要交钱的,不去就真没了!”
“去去去,还不行吗?”
每个月类似的对话总要发生一次,为了让姥姥安心看病,舅舅和妈妈总是像哄孩子一样哄骗姥姥。对我也没有看出来那么上心。
姥姥姥爷时不时的吵架,今天是姥爷吃饭懒菜又没热,明天是姥爷又忘吃药了,总之都是姥爷的错。姥姥一生气,就唠叨不停,姥爷拿不住了,一个电话,舅舅妈妈全都扔了工作跑回来,顺带一个电话把我也叫上。看着两个孩子一样的吵闹,舅舅妈妈哭笑不得。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两个老宝贝,真的给我们家添了不少的欢乐。
三、继承
上大学了,我也离家很远了。
进入大学第一天,妈妈真的流露出很大的不舍。两年时间,虽然每天都和我聊天说和爸爸一起做了什么事,也时不时的调侃我什么时候能找到女朋友,但是我总能感觉到语气中的思念。
出门远行,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
每周周末,必定两个电话。一个给姥姥,我是她最疼爱的孙子;一个给妈妈,我是她最牵挂的儿子。出门远行,能做的真的不多,只希望时间能慢一点,能给我更多的时间去回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