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领域,“原理”课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整合,因此我们应该增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让理论可以更好的指导
实践。
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的教学中就应该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理由是学生对这类课程不感兴趣。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听讲,师生之间缺乏主动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很少。学校又有所谓的课堂秩序和纪律要求,学生只有正襟危坐地听课,否则就视为不尊重老师,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这就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自由。而教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课堂气氛沉闷,情绪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潜在的灵感不易激发,不利于教师讲课水平的发挥,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
第一,课堂上采取讨论的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增强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经常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精心创设富有情趣的各自论述观点环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创造境界。允许我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鼓励我们多动脑,要敢于质疑,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造成一种有助于我们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课堂气氛,促使我们积极思维,不断品尝成功感。
第三,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
第四,有利于增强我们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由于这种互动式的教学由各位老师来讲述自己的观点,再由我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互动观念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既尊重了我们作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我们的智慧,有利于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又使我们的问题意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内在驱动力与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众所周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联系社会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16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90多年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我们要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联系学生实际。有些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离我
们很远。也有些人认为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们仔细研究该门课程时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课是一门学理性非常强的课程,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构成的逻辑理论体系。其特点是概念原理多,内容抽象,老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