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回忆录
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父亲总是很严肃,给我的感觉就像在自己儿子面前一定要树立成熟稳重的榜样,并且用不苟言笑的方式展现出来。然而随着我逐渐长大,父亲的脸,也慢慢的从紧绷到了漏出憨态可掬的笑容。在我上大学之后,每次寒暑假回家休息时,总有几天夜里,父亲饶有兴致地带我出去兜风,并给我讲述他过去的故事。就这样,我了解到了很多在我出生前的故事,一个普通却是给予我生命的人的生活琐事。当时我听的时候,看到父亲高兴的神情,一边觉得父亲很可爱,一边被他讲述的经历惹得哈哈大笑,但今天回想起来,父亲的回忆录,也就是我的家庭的回忆录。这个家庭或许从尧舜禹那个时期一脉传承下来,不同时期的家庭成员会有不同的感受,但不变的,每个人都会有的应该是对家庭的深爱和对父辈的尊敬。
父亲是1968年出生的,父亲给我说他那时候不知道好好学习,每天放学后把书包扔在戏楼里就玩儿去了,我问他你都没有作业的么,他说有,不过都是和他关系好的同学帮他写的。业精于勤荒于嬉,父亲从小不爱学习的性格也让他长达后付出了一定代价,父辈用自己的人生给我总结下的经验我时刻牢记于心。国家开始计划经济的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开始养猪,父亲给我说,每次我奶奶让他出去给猪割草时,他把篮子一扔就又去玩儿了,等到天快黑了要回去的时候,他才想起来草还没割,然后匆匆忙忙地随便割了点草,然后往篮子的表面一铺,看起来就像是割了整整一篮子,回家赶快倒进猪的食槽里,奶奶问他今天喂猪了没有,他就给奶奶说喂过了,不信你看,这不都快吃完了。父亲说着,把我惹得哈哈大笑,我笑着说你是不是把猪养的越来越瘦了,估计奶奶最后也不知道,猪肚子还饿着呢。小时候的贪玩是每个人的天性吧,我很羡慕父亲小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去玩耍,不想现在的孩子,除了上课就是补课,时代不同了,大家都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并以扼杀孩子童趣的天性为代价。到如今,大二的我还时不时被父亲说怎么这么笨,每到这种时候我都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一个原因可能是父亲的经历比我多,另一个可能就差在了创造力上。
父亲上完初中一年级就没再上学了,之所以他户口上的学历是初中毕业,是因为他准备不念书的那一年,和几个同样不准备读书的伙伴,用铁链把学校的门锁上了,问学校要毕业证书,不然不开校门,这种奇葩的毕业方式我是头一次听说,没想到最后还成功了。这种做法固然不好,但我承认父亲给我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我内心还是比较激动,觉得非常有意思。总之初中算是毕业了,17岁的父亲便结束了校园生活,走向社会,那时是1985年。父亲给我说他走出学校后,不得不去社会上打拼赚钱,17岁的他和与他一起提早进入社会打拼的小伙子,搞来一辆二手的三轮车贩卖水果,一大早,从批发水果的地方拉上一车水果去县城里买,虽然每天辛苦但也能养活自己,不用再花家里的钱了,要是有多出来的钱也能送到爷爷奶奶手中。但年纪过小难免会收到社会的欺负,差不多卖了一年水果,父亲便开始换不同的工作,他做过售票员,也做过运货帮手等等,但父亲很快意识到,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很难生活下去,于是1987年,19岁的父亲在变压器厂开始当学徒,并在这里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了一位车间里的工人。我很尊敬这样有责任心的父亲,我很感谢他能把这个优点遗传给我。我记得村子里和我一般大的孩子,到了上完初中或者上完高中不在上学时,很少有人能像父亲一样,立马走出家里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也应尊重别人的选择,父亲选择了去社会上打拼的这条道路,并在这条路上能脚踏实地,让我很是敬佩,这也成为了我在学习上的一个榜样,20岁的我依然在校园里学习,我选择的道路,也应像我父亲一样,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父亲在变压器厂,碰见了他的人生伴侣,就是我的母亲,这又是一段幸福的故事。父亲在这里工作熟练后,自己的日子变得好起来一点。父亲便开始给我讲述他在厂里的生活琐事,还有他在厂里如何追到了我的母亲,这段幸福的时光,他一边回忆,一遍给我讲,我很清楚地记着去年寒假的夜晚里,父亲回忆过去露出的开朗而又有几分沧桑的笑容。
由于改革开放,那时候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的拘谨刻板呈现为现时代的开放活跃,有活力、有个性、有思想、有追求成为当前人们精神面貌的良好写真,人格上呈现出开放、活跃的特点。父亲在厂里的生活亦是如此,他和工友门都住在厂里的宿舍,每天完工后,会和工友们一起出去,看电影,逛街等等。1993年,从学徒算起的话,25岁的父亲来变压器厂也有6年了,并在这一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爱情。我的母亲是1993年来厂,是厂里招收的一批比较优秀的员工吧,毕竟我母亲说她是中技毕业。我记住了当时父亲说她是怎样搭讪母亲的。父亲说有一天一个工友给他说隔壁车间来了个新人,女的,父亲就问好看不好看,都说很漂亮,他就跑过去偷偷看了母亲一眼,果然很漂亮。然后父亲就趁着休息时间过去问母亲:“你就是那个新来的?”,母亲害羞地脸红起来,回答说恩。这便是父亲母亲人生路线重合的第一句话。那时母亲刚来厂,不太熟悉,一直在车间里专心做自己的工作,然后我父亲就以厂里老员工的身份去接近母亲。20岁刚出头的母亲,在当时也算是处在情窦初开,羞涩的年龄段,在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里,能有一个人依靠总会安心一些,就这样母亲慢慢的和父亲走到了一起。其实在我的母亲来厂里之前,还有一两个女生追过我的父亲,不过父亲给我说他对她们都没有感觉,没有母亲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父亲给我说这些的时候我还想这那时候有没有一见钟情这种说法呢?说实话,父亲会说话,会追女生这一点也很值得我学习,毕竟我也20岁了,至今没谈过恋爱,我也不好意思刻意向父亲讨教,可能是父亲看我怎么这么不争气,才给我讲了他怎么追我母亲的吧。95年,父亲和母亲结了婚,并且在年底,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姐姐。之所以没有马上要第二个孩子,一个原因是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有应该就是想趁着改革的时期再认真工作几年,于是隔了四年之后99年我才出生了。父亲的家庭,从奶奶让父亲给猪割草,一路走到了我们的家庭,母亲催父亲给孩子买点奶粉,有爱的姐姐关心比他小四岁的刚出生的弟弟。
仔细想来,父亲给我讲述他的故事时,两鬓已经出现了灰白的头发,想来父亲已经年近半百了。父亲有责任心,认真照顾家庭,孝敬父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些都从父亲的回忆录以及我的成长体会而来,在我眼里,这样的父亲算得上真正的男子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父亲回忆自己这大半辈子,讲述的每一个故事,给我带来的不只是欢乐,更让我看到了父亲身上的优点。我也会想我在父亲这么大的时候在干些什么事呢?父亲看到我的成长时肯定也会想着自己的经历,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这便是传承吧。我爱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