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教合一的传统与民主推进
古代原始部落以巫师为师。学在官府后又以吏为师。到春秋战国虽然学说众多,号称百家争鸣,其实那只是政治纷乱的文化形式表达,各诸侯国为自保与扩张,分别寻求收揽民心的学说,才有了知识分子大活跃的时机。政治越混乱,中国思想越活跃。晚清民国时期也是这方面的注脚。汉代以后,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启大一统,重新实现政教合一,这也是秦始皇没有完成的事业。当天子真正代天管理天下,实际是天子成为大巫师,成为正统与道统合一的化身。人民以或主动或被动信仰天子而维持了人间秩序。当人们发现天子不是天道的化身,就开始另立天子,这就有了历代的改朝换代,也就有了道统与正统的争论。而天子道统的内核其实就是人民性,古代就是天子把臣民看成是自己的儿女保证人民性的落实。因此这一传统政教合一信仰格局一直保留下来,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脉。这样天子信仰佛道儒等,民间也就有了佛道儒,民间保留的多教信仰在一定时期解决了民众对苦难的恐惧问题。保证了信仰天子皇廷的时间持续性,缓解了天子与民众间的矛盾。而改朝换代就是在苦难积累到一定程度,天子及其亲近大臣昏晕无道时,人民达成了共识,人民才在民间重新寻找天子。天子归位后,一个王朝就可以重新开始运转。今天以党天下代替家天下,其实还是以信仰中央的一两位领导是否是人民的父母。如果是百姓就会颂扬一片。而党魁的变化已经不是过去一家一姓的局面了,而政权的流转加快后,出现了一些不曾有的问题。
今天许多人呼吁宪政民主,而其实行的前提是政教分离。但我们的传统是信仰人不是信仰神,推行政教分离其实就是剥夺或弱化领导核心的权力,而这不只是在位者不高兴,其实也是民间百姓不答应,他们只会要求换个核心领导就行了。人们习惯于官员为他们做主,即使触及到自己利益时,他们也能忍耐。只要天子信仰的传统在,我们的政教合一就会长存下去,而体制也会稳定地保留下去,至于民间的信仰及学术只要不碰或颂扬天子、核心、体制就可以保留,反之再有思想也在当权者面前是无道的,也是会被封杀的,除非新的领导核心为收揽民心,觉得以前被封杀的学术道理是可取,给平反,这样重新纳入到新一轮的天子核心信仰序列,继续推动天子信仰系统的运行。中国天子如给大家民主,人民就自然民主多,这其实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有道就民主无道就专制,这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不管你如何以西方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选择的还是中国人自己的传统。
二、政治家和政客
辨析政治家和政客是开启中国政治文明很重要的话题。
政治家和政客,字面意思一个以政治为家,一个以政治为过客。有家意识的政治人物,是政治共同体的代表,而客人是看热闹的家伙。政治家与自己的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政客是共同体游离分子,共同体好时,他来捞好处,百般讨好共同体要人,共同体困难时就把目光导向外,寻求新的客居地。政治家是家国同构,政客是家国分离的。当政客在我们共同体中居主导地位时,出卖资源,出卖共同体的利益,满足自己的小私。政客是推动政局腐败的力量,政治家是廓清腐败的力量。政客是政治家及共同体的敌人。政客就是流氓。过去以君子小人来衡量政治人物。君子当政政治家多,小人当政政客多。如何将自己共同体与国家民族共同体及个体和谐共存,这是考验伟大政治家技艺的重要标准之一。政治家舍小我顾大局成就美德。以权谋私的政客,舍大局成就自己的贪婪私欲,满足声色犬马的生活。我是政治家还是政客,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政治家是政客的死敌,政治家首先分清自己的敌人就是政客,这样才能不被政客蒙蔽。
政治家的心胸是宰相肚里能乘船,政客是睚眦必报。政治家教育共同体每个人向善与光明,政客则引导手下走向地狱深渊,成为自己的奴隶。伟大政治家做主的政体就是伟大民主政体,政客当权的政体就是独夫民贼暴力专政。政治家替天行道,政客背天而行。政治家把民众变成自己的贴心人,政客把自己的手下变成奴隶组织成黑社会。黑暗的统治就是政客的统治,光明的统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
我们民族共同体的个体一定要学会识别政治家与政客。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公民。不再只是职业划分下的农民、工人、商人及士兵等等。每个公民有公共参与的意识,才能识别哪些政治家是我们应当支持的,哪些政客我们应当讨伐的。这是我们伟大民族复兴的需要。
三、公义的一种解释
公义:公可以释为公共空间,义解释离不开利的关照,而利有个体与集体之别。公共空间中照顾到个体、集体的利益,可初步认为是公义。而利又不单纯是物质层面,它也包含人心理的精神需求,含文化拥有的内涵。过去说的士大夫,其实是在共同体中具有伦理公义的代言人,他不只代表自己的阶层,他也代表着共同体内各阶层的利益说话。这就是真正的贵族精神。我们今天是欠缺这种贵族精神的。国家是个大共同体,它的基石就是每个自由民的安定生活。因此稳定是国家最大的美德,最大的公义。而真正让自由民稳定地人性化的生活,就是保证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利益的均衡性。如果公共空间中丧失了它的公义性,也就意味着共同体的危机。危机就会从各个层面表现出来,侵蚀它者的利益,却不能得到制约,政治权力私化,公义丧失,社会进入动荡的旋涡。
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符合国情的伦理共同体建构,当代表缺乏了“贵族”精神时,不再践行公义,那这个制度反而会加速共同体的消解。基层小共同体的和谐,也关键在于个体自由的表达,话语空间的公义性,是保证和谐的关键。小共同体常开有公义精神的会很重要。这样各方利益才能均衡,才和谐共存,社会也才能进入真正和谐社会。践行公义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需要士大夫精神,需要贵族精神,因为这是共同体的生存的需要。
四、说圈子
圈子是宗法社会的核心标识,如今网络上也多以圈子来圈同类。大圈子中有小圈子。圈子文化常与法制建设相矛盾。情始终大于法。圈子文化是中国文化利弊相合而挥之不去的迷雾。那牛党也好李党也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惜在权力旋涡中的人常是非你死就是我亡。想一团和气常是加速自己灭亡,而争夺则又加速整体灭亡。难怪华夏多道家僧侣隐士存在,圈子文化注定的。圈子多经营势力,圈子很 少经营法制。因此每个圈子内部可以运转自如,出了圈子就不灵光。眼下企业如此,行政如此,学术居然也如此。圈子难成大器,大器难容于圈子。有大师而无大圈 子。而圈子文化日盛之日,想让诸多圈子认定为大师,要不死后,要不行政加冕,否则是难见大师的。因为名利与权力始终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进入圈子,走出圈子?是历史也是当下国人的困境与命运。而破除圈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
就圈子问题我也是放到近代东西文化历史中来考量的.我们今天从高层到民间都在呼吁建立宪政民主国家.但实际的历史文化遗留却制约着理想 的实现.而圈子问题其实一个大问题.比如培养公民,圈子是很难培养公民的,圈子内私德就是公德,圈子外提倡公德也很难实现.这样很难建立一个公共空间,也 就是很难培养公民.同时今天讲要建立诚信,而我们儒家思想中信义的标准百年来已经荡然,而只有圈子内的的信任,缺少圈子外的彼此诚信,究其原因是圈子内外 缺乏了共同的信仰.而更多的是围绕权力与名利展开.当然;理解现实与历史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问题角度是不同的,关注问题 取向也是有差异的.有的是就事说事.我是就事发挥提出个圈子话题,有些超越断代历史的命题了.可见同样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对我们学习教条的历史及考试标准答案最好的否定.但愿我的过引来大家的个性化的表达,.网络时代人们都会在大家监督中走向更 加丰富与成熟..因为生于一个政治环境中想不关心只是如清代金石家们在高压下才会出现的.否则不会是关心的.其实大家都关注的陈寅恪包括黄先生都是非常关注现实政治的人.黄先生的课上对时代人物的褒贬及陈先生对晚清民国历史的书写,都是他们关注政治的真实写照.他们都是真正关注中国历史命运的人,也才成其为大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就亲手杀死了兄弟亚伯,中国文化中舜的弟弟也是多次要害死哥哥.东西人本质并无二致.关于西方民主推进的伟大人物也是执行战争与和平并重,专制与自由同施的.自从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的命运本质大体相当.近世略有时代起落.如圈子问题,如果放到文化背景下,几大宗教就是几大圈子,亨廷顿<文明冲突>有很好说明.我谈的圈子相对狭隘些,是指 一些制约文明前进的因素比如宗法血缘,比如公德与私德等.关于奴文化如官僚制度中的抱粗腿现象也可纳入圈子话题.判断英雄与否是为民众开拓生存空间,让人 活得尊严些.至于其间的杀戮血腥也应是尽可能避免为上.美国独立战争及美国内战与我们历史上的有些农民起义其实本质没有什么不同,东西方血腥事件都有.走 向文明,走向大同,走回伊甸园是东西方文化共同的努力.学习西方也是这种大的民众需求底本质.
五、同志与兄弟
旧伦理几近断脉,新伦理尚未形成。称兄道弟实是三纲五常的衍生品。尤其是血缘、地域、同门、结义等相联结。今日兄已经泛化,多有一层尊重之意,这层敬意是真心还是曲意只有当事人清楚。近来备课时,发现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理念在本国人心中一直交锋。政党政体确立以来“同志”概念在新伦理关系中出现频率最高,近来好象说同志的少多了。看来新伦理建设的缺失已经从同志这个字眼中已经有所表现。而兄弟的有意无意的回归,其实正表明传统力量的上扬。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阻止了血缘兄弟的增长。如今同志不同志,兄弟不兄弟。其实也正显现了民间伦理空场有待重新建设。曾经与专制相呼应的话语体系都是我们屏弃的对象,而民主则成为新伦理建设的核心标识。此问题背后事关新伦理何去何从,追求宪政民主政体的同仁不可不查。如何在旧有伦理文化上生发出新伦理,可学习下香港、台湾,看看他们的兄弟与同志建设得如何了,我们可以借鉴的。
新文化运动以来,树立的新道德中有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其实就是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同志,可以解释为有相同的志向或信仰的人。本来很神圣字眼。后来走向大众化后,一方面解释为神圣信仰的缺失,神圣无从谈起,叫同志反而生疏与别扭了。另一方面新道德中个性的解放,也搞得大家都以追求新异为尺度,而同志反而好象说明没有个性。在今天大众文化盛行时代,同志好象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重新回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道路。而这又将新道德中的男女平等弱化,男女称同志,体现着平等。而无论男女都称为兄弟,好象清理了性别因素,潜意识中都成了男性。时间一长,可能为回到男尊女卑道路做了些铺垫。当然称兄道弟过去是界限分明的,今天用来将平等意识加进来了,且引为同道之意。既亲又平等且尊重并含同志之意,这样就将新旧伦理融合。让平等、自由、尊重、友爱、勉励的兄字多发光,却不再象同志一词被解构得面目全飞了。而真正重树新伦理还必须响应中山先生的伟大号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兄常见界定如下:
其一,弟弟称哥哥为兄。即使今天血缘家族已经淡漠,独生子女多了,但堂兄弟及表兄弟还是广泛存在的。血缘加年龄排序依然在。为亲情的展开留下一片天空。
其二,学校内同一师门称师兄弟,尤其是硕士以上的嫡系师兄弟更为常见,且今日作用更有古代旧意倾向,成为非血缘的很亲的师兄弟系统。本科虽然因人数众多相对淡些,但走出学校后,同校及同系的学兄与学长常化为一种亲近力量,且今日在资源的争夺战中,日渐显现这种校友兄弟的威力。事实上究其实质是传统中的伦理的复归表现,这与民主之路是背道而驰的,看来专制主义的土壤还是有很大市场的。难怪最近俄国普京说他们不会走盎格鲁萨克逊人民主道路,中国温总理也说中国百年内不会走西方的民主道路。其实中俄两国都有这种集权的土壤。今日高校培养出来的社会中坚正成为传统意识形态的执行者。这是被大陆与台湾同奉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也许想不到他们否定的传统今天依然实力雄厚,建设一个伟大民主共和国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其三,信仰基督教的国人,弟兄姊妹用的频率也很高。在没有血缘也没有地域限制也没有相同学历背景、利益关系及其他因素限定的弟兄中,这倒真是培养民主共和精神者的一个途径。其实培养共产主义战士其实也是培养共和精神的人。只是好象今天我们把神圣解构了,再提常常被人取笑了。正所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其四,在褒贬中提兄。其一,这位老兄如何如何。背后的否定。其二,当面颂扬,如小华兄、化成兄如何如何。
中国文字本身就一字一词意义可以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但愿我们新的伦理文字中多输送真善美的养分,且将民主与科学长存下去,为培养共和国的公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否则仍将活在主子与奴才的人伦压迫中而精神胜利。
六、车同轨
“轨”字有多种含义:车辙、车轴、法则等等(见《康熙字典》酉集下 车部)。“车同轨”的“轨”,应该是“车轴”。以硬木制作的车轮在土路上行走,必然会给路上留下深深的车辙,这在今天的农村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如果车的轴距不等,必然会留下宽窄不等的车辙,部分车辆就会一轮陷入低于地面的车辙中,而另一轮则高在地面上,车身由此失去平衡,速度便自然会降低。因此,统一车轴的长度,便有了统一的车辙,使所有的车辆都能在相同的车辙中平稳地快速前进,这应该是“车同轨”的作用。
支持赵老师的观点。正如小华老师所感叹“铁路”的先进性,其背后是令人质疑的。于老师系列质问有道理。如此先进的“铁路”后来各朝均未再现,长城还有明代重修呢。隋炀帝如果发现如此先进项目,修大运河时,也会考虑修条比船还还快的“铁路”;唐玄宗没那么大气魄,怎么也修个从长安到临潼华清池的“铁路”,事实上也没有。土路用铁椎夯实不比硬木软的,只要路上不积水,效果也是很好的。那修路成本也是相对低的。当然修些短途运重物上山、入穴什么的有些可能。再则有什么样的硬木头不涂漆料在风雨日晒中可以保持两千年呢?正因其不可行,后代才没有出现吧。文中“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可以这样理解:“道广五十步,厚筑其外,隐以金椎。三丈而树,树以青松。”今天的乡村公路在铺油漆板前也是这样的,只是有些树种不一样,有些政府重视程度不一样,路的平整度及结实度不一样。这应与两千年前的路差不多。“车同轨”关键还是赵老师说的同车轴。
“驰道,天子道也。“秦始皇是最能造势的皇帝。后代多有效仿,到今天从上到下,依然喜欢造势。不会扎势就很难办事,要不今天许多穷县为了招商盖豪华的县政府办公大楼,一些学校花好几百万元修个气派的大门,象刚倒下的陈良宇在上海大搞房地产,炒得房价比美国纽约还高。这都与秦始皇以来形成的专制主义传统有关。一批封建主义官僚又回来了,从造势的政绩工程就可知了。看看兵马俑阵队及骊山陵墓规模之浩大,就可知始皇帝出行的道路少于五十步怎么行,没有前呼后拥,怎么反映自己地位尊贵与重要?今天还不是稍微级别高点的官僚出行,都警车开道,车队首尾相随。这个传统都来自专制主义缔造者的榜样。文中作者对五十步的驰道有质疑,是没有看到好大喜空的始皇帝大气势。皇帝到不了的边远小地当然到不了五十步,今天还不是格局有序吗?记得江总书记有年到杨陵来访,道路有问题,省上专门派部队为其加班加点的赶修公路。上文中如果真有那么一段先进的”铁路“,也可以理解,例如始皇帝突然造访,修路要夯地又来不及,临时搞个硬木公路也是情理之中,但绝不是什么全国普遍现象。
七、新伦理核心标准——为人民服务
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约翰一书》四章十二节)毛主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孙中山话说:天下为公。 传统中国文化强调内圣外王的修为。其实基督、佛、道、共产主义、真主安拉。其实就是符号表达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相通的。
可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新伦理核心标准被市场化已经冲击得七零八落。而传统内圣外王之学又已经荒疏,而基督信仰在浮躁的人群灵魂深处又很难扎下根。我们面临亡文化的边缘。期待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力挺新伦理,否则百年共和民主宪政路都将成为新专制主义的外衣,大量封建时代的奴隶又将归位,中国的中世纪还会卷土重来。
天人相分的基督教文化自然是有超越性的,而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即使谈超越,也是这样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文化谈人最高境界就是合大道。其实基督教信仰者最高境界也就是道成肉身的耶酥。中西文化内求与外求都追求同一境界,我们今天非要将其划出东与西来,这是不合道,也不合上帝旨意的。
真自由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获得的,在人与人彼此相爱中获得的。中国人传统中的均平思想也是不允许总是一家一姓一党一神高居其上,总会回到“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思维中去。平等观念我们不缺乏,缺乏的是制衡专制主义的民间力量,而专制主义本身就是纸老虎。当年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而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中为争取生存与自由更加强大起来。中国精神领域的华盛顿——毛泽东已经为中国未来开出了医治百病的良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也给出了人民主权国家的本质。如果今日从政者忘记了,迟早人民会搬出毛的这句话来颠覆他的政治基础地位。脱离人民的人将被人民淘汰。
八、说性情
常听人评价谁谁是性情中人,究竟什么是性情呢?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情,人之阴气, 有欲者也。有德有欲才是有性情。性、情都是心之所生,人心是道的载体,具体道的表现就是性情。如今情性隔离,已分道扬镳,有情的人多,有性的人少。欲望主宰着这个情性世界,就是阴盛阳衰。而性不知何时成了贬义词,连性器官都成了大家嘲笑的话柄。古代有些民族崇奉阳具的背后,不只是生存力继承的需要,更主要性器官背后表达的是德行与欲望的工具,也是载道传道的工具,是很神圣的事情。中国古人忌讳谈性器官,那是对性的神圣的呵护,不是什么封建。性器官的乱用, 乱性、乱情,是社会动乱的前兆,是远离真道的开始,是普遍苦难人生的来源。因此是否合道,从人的性情来判别,正是古老先民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但愿每个人都是性情中人。不可做和尚道士、不可做嫖客与妓女,因为这意味着或只要性、或只要情,却失去了性情的和谐,就不是真道,都将让人生变得空虚无聊。有性情才有美好人生,有专一的性情,才能到大道境界。
中国上古有伏羲女娲偷禁被逐,西方有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此后道之情性相分, 人有了羞耻之心。祖先开始代代相传苦短人生。上天怜悯人世,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爱的途径,来帮助撑持度过苦短人生。三月之会,是人世感恩上苍之举,三月高媒之会,男女双方彼此找到一个自己心爱的人。并非今日世界之乱情乱性。一夫一妻自牛郎织女故事就蕴涵了,尤其是基督教世界一夫一妻,古兰经也说如果要娶多人一定要保证一样程度地爱每个妻子,其实也是变向要求爱一个人。我们传统国度的历代皇帝在这一点上就是背道而弛的,因此宫廷政变不断,国家丧乱不断, 代更替不断。万恶淫为首就是这个道理。性情合一的最低表达就是人还有羞耻感。今天好象没了,三月之会有变成淫乱之会倾向。每天看着陕西及西安几个电视台的广告,90%是无痛人流、前列腺、不孕不育等有关话题,西安如此巨大的性产业商机,不能不说情性隔离,远道而去。人类在自我的放逐中日益堕落。
九、小龙女与杨过的爱情启示
小说里蕴涵着重要的史料,金庸小说里无疑也有现代思想史的史料。我们许多人是伴着金庸小说长大的,小说中宣传的思想无疑对我们为人处世或多或少产生影响,爱情是世界范围内的人生主题之一,关注的这个问题是有价值的.。作为家天下重伦理传统的国人,对爱情字眼的关注可能是近代以来的事,是深受基督教以爱为核心的文化传统影响的。中国人传统爱情讲缘分,婚姻讲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打破这种传统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自主追求爱情才有了合法性,其实依然是传统与现代两种思潮的碰撞没有完结的具体显现。按照基督教传统标准,中国人是缺乏爱的教育的。因为我们的男尊女卑的伦理传统没有给爱情滋生的自由空间,小龙女与杨过是两个孤儿,自然没有伦理的羁绊,但二人多年的相依为命又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他们提供了恩情,他们已经是没有血缘的亲情关系。因此中国人谈婚姻家庭很少谈爱情,更多是因为亲情主导着。
今天对爱情概念定义,因为每个人体会不同,理解也不同。因为我们传统没有明确的流变界定,今天离婚率高居不下,据说深圳、北京、上海达到40%以上,可以说维系爱情的纽带很薄弱,这是我们没有了传统家庭伦理的羁绊,也没有基督教神圣信仰的依靠。小龙女与杨过的命运其实是我们今天年青人的命运,而阻挠他们结合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的传统伦理文化氛围。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说艺术家的敏锐笔触,常常触及常人未察的领域,渴望爱情,冲破封建枷锁,上个世纪许多人为之奋斗苦恼过,鲁迅、郁达夫、胡适、李大钊、吴宓等等,这给后人追求爱情的勇气可能比民主科学的遗产更有影响。自由恋爱,几代人为我们开辟了道路,已经逐步走向一个合法性,.但真正不在乎舆论的勇士还不够多,西化最强的代表胡适先生虽然倡导自由恋爱,但他自己其实还是没有放弃父母赐予的婚姻。打破旧的家庭,建立新的家庭,付出的成本,没有使爱情字眼让人轻松。建国后,男女平等空前的实现了,但自由恋爱并没有大规模的来临,农村还是媒人、父母起着重要的作用,城里稍微好些。爱情婚姻依然是有条件的,高校里好些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多的追求时间,并且是纯粹感情的。但每到大学毕业,谈得轰轰烈烈的爱情,最后走到的一起的还是很少。自由恋爱多数成为一种杨过与小龙女一样的悲剧。许多人人还是想经历一次,因为爱情真的是美好的。谈就要有杨过与小龙女经历的磨难的准备,不要留下一生的遗憾。希望追求爱情的勇士们,坚毅地走下去.希望身边多些小龙女、杨过,让人世间多些感动. 我们都读过这是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欣赏将爱情放到高于生命之上,没有真爱的生命是残缺的,尽管生命只有一次,但没有爱情相伴随,生命的可贵是大打折扣的,放到人的生存质量来说,缺乏真爱的生命品质是略低的。为爱牺牲生命也展示了高于生命价值的存在,这也是我们在有限生命寻求无限生命的一种发现。但正如诗中所讲,高于生命、爱情还有自由,许多看似美好的爱情,当它成为束缚双方心灵自由时,爱情的灵动被窒息了,自由丧失。没有了心灵的自由,意味着生命不再属于自己,爱情也不再是值得珍惜的美好事物。爱是男女双方彼此抚育的行为,在爱的行进中,彼此都感觉路越走越宽,心灵游动的世界越来越自由与广阔,彼此在更加心灵自由成长中,彼此成为 一种自由发展的需要。自由成为爱情的存在的理由。
十、港流、美流与韩流
近20年来,影视界有港流、美流与韩流三种流在大陆曾经风靡一时。记得上大学本科时,学校周围有许多录象厅,如今都被网吧代替了。香港的武打枪战片足足熏染了一代人,从李小龙系列到成龙系列,从周润发到张国荣、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李连杰、周兴弛等等。好来坞的大片后来居上,将恐怖暴力深深地埋植在人们的心灵世界。今天没有恐怖事件发生,我们总觉得生活中好象缺少点什么。最近风靡的是韩片,韩片以其青春的纯情撼动了缺失爱抚育的老一代我们、也开启了新一代年青人对真爱的追求。这次风刮得正是时候,如果我们这一代还没有曾受感动的话,也许此生不会再有机会了,只好生活在武打枪战的心灵世界中了。现在我知不为什么,常为纯真的爱情故事打动。爱情,这个神圣的字眼曾经在我的字典里消失过。当令我激动的武打枪战渐渐在心中退却,一种爱的缺失感让我失魂落魄。如今人到中年,心智与激情却回到了青年时代。我不知道,韩国何以近几年影视崛起,想来它地域也就陕西那么大,而它对大陆的影响力,却远远超过了陕西,甚至超过了富庶的广东对中国的影响力。曾经从我们学习的异域小邦,如今凭着青春的文化对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天朝大国产生巨大影响力。今天热销中土的地域文化,能否孕育出有跨国影响的中流影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