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志同道合  >  网络个性化大学时代的来临

网络个性化大学时代的来临

2013-02-01

网络个性化大学时代的来临

统教育的衰落与网络教育的崛起是必然的趋势。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是让一代年轻人郁闷的教育,是在素质教育化大潮中依然进行模式化的教育,是计划时代的产物。老师是计划的产物,学生也成了进一步想素质教育而无法实现的对象。但盛衰之理已经向我们表明,新的个性化教育时代已经被动来临,传统教学体制正遭受网络的冲击,网络化大学的崛起已经箭在弦上。回到先民的因材施教的机会已经来临,网络三人行必有我师从现在可以全面回归。老师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这样才能人人可以成圣,而非一人成圣,其他人跪授笔录。

传统大学要生存下去,真正成为社会活力的发动机,必须灌输个性化教与学的理念,也就是真正落实网络时代已在实践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否则传统大学将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即使政府再投入再维护,也无法改变大学生普遍郁闷的局面,甚至更多人走向轻生道路。大学校园物质基础虽然厚重,但教学理念已经窒息了它生存空间的真实性。笔者做过教学尝试,拿出教材相关章节让同学去备课来讲解,有些比老师讲的好,就是因为有些话题网络巨大信息库中都有很成熟的答案。人文学科教育,主要是彼此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满堂灌的教学。

1998年开始国人经历了办网站的热潮,迎来了网站时代;网站培养了大批网民,迎来了网民时代,促使网络大发展;尤其是赢利网络平台的涌现,更加促进了这个领域的发展。诸如阿里巴巴、网易、新浪、交友网、公墓网、诸多人才网等等,大批风险投资基金,广告投资,平台下游个体的加盟资金,这些为我们带入了网商时代,教育也伴随大环境的改变迎来了网教时代。全国众多网上论坛、免费信息库、各领域的个性化的话题的层出不穷,这正是我们来到网络个性化教育新时代的最好注脚。今天在高校大学生普遍郁闷形势中,其实就是学习的模式使然,他们可以进入开放的网络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而落后的体制将他们圈起来听教室“独裁者”不合适宜的讲演。这几年都有学生自杀,这不是偶然现象,高校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如果一个充满活力及人性化的、充满爱和呵护的教育环境能有那么多大学生轻生吗?有人说这是社会环境使然,如果连高等教育都无助于改变社会环境,不能成为社会活力的发动机,那这个环境下个体和全体还有什么希望呢?网络时代就按网络时代的规则来行进,否则就是历史的罪人。这其实执行起来还真难,因为保守的力量掌控着话语权,配合以强大的体制,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到我们这里已经是老态龙钟、步履蹒跚。

多媒体走进课堂,虽然没几年,但它的势头已经挡不住了。从小听收音机、看电视、玩电脑长大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接受知识的模式,这其实增加了老师的难度,因为老师表演得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这也就是目前当教师的尴尬。一个人再表情生动,内容再如何翻跟头,总有学生视觉疲劳,因此要求老师利用多媒体、PPT、视频电影。没有在这方面下工夫,表现的还只是黑板及演讲,多数师生处于尴尬境地。其实改变方式把本科生就当研究生培养,让其独立思考实践,会将学生集体的智慧及他们的时间精力充分发挥,这是很必要的。学生上大学是想多份必要的、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多样化、个性化是大学应该提供的核心内容,其实这点就仿佛幼儿园的原则,让大家能在高兴的玩中感受到收获知识的快乐。看下博学的孔子都不是满堂灌输知识,还是和同学相互探讨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满堂灌整堂呢?

曾与一位老师聊起网络教育他自己正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表弟联合为彼此的学生建立互相学习的桥梁通过建立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双方各选二十名学生就一些问题用汉英两种语言交流。双方学生彼此可以在交流话题中互相学习语言。这种教学模式正在打破国界走入我们的生活。网络里的志同道合者,已经开始举办各种联谊会。一位学哲学的朋友多次组织了网友联谊会这是很可取的。高校的正规教育也该打开联系社会的通道这样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所学在社会中的位置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网络教育与民间志趣小组结合也许是我们该尝试教育的方向。学生需要更多展现的平台一位深得中国学生爱戴的老师曾说今天的教育要给苦难以出身的机会。言下就是要击活长期被灌输而麻木的同学让他们自己灵性的思考得以恢复。尊重每个个体的生命才是教育空前发展的前提这也是现代教育最起码的要求。我们期待一个自由的、思想奔逸的网络个性化大学时代来临。

高山流水于学正堂

上一篇:曹印双:汉字背后的信仰

下一篇:曹印双:大学语文与大学的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