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里仁漫谈  >  北京大学纪念汪籛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综述

北京大学纪念汪籛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综述

2017-05-12
北京大学纪念汪籛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综述
                          曹印双
2016年12月25日,由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中国唐史学会、大唐西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纪念汪籛先生诞辰百年座谈会,会议收到论文30篇,参会人数近百人。会议涉及的内容主要有:
一、学生及同事的回忆:主要回忆者有吴宗国、陈智超、胡戟、马克垚、王曾瑜、沙知、梁太济、唐刚卯、朱雷、王素等人,涉及的内容有:汪籛的“籛”字读法,他学术的四个志愿,他的治学方法与态度,他的教学风采,他的为人,他在反右及文革前的遭遇,他与唐长孺先生的友谊,他请陈先生北上未果后的师生情谊。可知汪籛最想完成的志愿是分门别类整理隋唐历史资料。他的治学方法是马列主义、陈寅恪的方法、中学的数学。他的教学满怀激情,理论水平高,学识渊博,条理清晰,论断精辟,课堂气氛活跃,深得同学好评。他为人爽快,不拘小节,乐于奉献。反右身心受到冲击很大,马克垚推测文革前翦伯赞被批,对汪先生影响很大。唐刚卯回忆了汪先生与唐长孺之间纯正的学术交流。胡戟认为陆键东的论著中陈寅恪与汪籛师生关系,是他个人的想象。
二、汪籛的经济史研究:黄正建就汪先生《唐田令释事》进行了考察,发现汪先生不是按照《唐令拾遗》原来逻辑梳理,而经他梳理的逻辑更加清晰,今天伴随《天圣令》的出土,他当年逻辑推理得以证明正确。冻国栋就汪先生有关隋唐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关注了汪先生关注的隋唐田亩、户口、唐代丝绸产地等考释方面的贡献,并探究汪先生的史学方法论。张雨《马克思主义史学视域下的汪籛先生的经济史研究》,看到一个旧知识分子掌握马克思主义所必然经历的痛苦的过程,又能看到一个摆脱旧我情结的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新的学术道路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高滨《汪籛先生数学修养与隋唐史研究》从数学角度来分析汪先生的方法,即重视量化、重视统计、重视逻辑性,肯定了自然科学的训练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性,体现了文理交融视角。黄承炳《读汪籛先生隋唐耕地面积问题研究》,他感悟了汪先生看待、处理和利用史籍遗留资料方面的方式方法,针对计量史学、量化史学新方法的出现,需要继续坚守历史本位考察是非常必要的。
三、汪籛政治史研究:张耐冬《陈寅恪学术体系中的汪籛印记》,他认为汪先生《唐太宗之拔擢山东微族与各集团人士之并进》、《唐太宗树立新门阀的意图》、《唐高宗王武二后废立之争》三文不但是对关陇集团说的应用,更为陈寅恪先生提供了深入研究唐代政治史的思路和素材。夏炎《唐前期政治史如何再建构》认为汪先生在陈先生政治史框架下,进一步回归历史现场、重视人的重新发现。段真子《汪籛与隋唐之际政局研究》,他认为汪先生隋唐之际政局研究是在对陈先生成果理解基础上,并认为汪先生在陈先生涉及问题的每个拐弯处,表示出正确的前进走向。曹印双《汪籛先生隋末唐初政治史研究启示》,探究了汪先生对陈先生学术问题及学术方法的继承发展。汪先生《唐太宗》一文实际是他多年考证学术积累并用浅显的语言的展现,这对今日庶民化学术时代具有借鉴作用。罗永生以隋为鉴重新认识若干被淡忘的隋朝历史》,他在理解汪先生《唐太宗贞观之治与隋末农民战争的关系》基础上,反思了隋朝历史的唐代书写隋鉴贞观的去历史化倾向。郭海文《唐高祖公主考》是在汪先生《唐太宗树立新门阀的意图》一文基础上,依托墓志新材料,丰富了对十九位公主的考察,理清母亲、排行、名字、驸马、子女数、死亡原因、埋葬地等问题。马俊杰《贞观新门阀与皇权政治的回归》是在汪籛贞观新门阀概念理解基础上,对李唐皇室与旧门阀抵牾、旧门阀的惰性、新门阀的破产与唐高宗的再接力及回归皇权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孟宪实《探究武则天出生地问题》一文发现吴晗、汪籛、胡守为、陈振都持反对郭沫若的观点,支持郭老多是民间爱好。李淑《试论武则天时期政策的继承发展》,从陈先生提出武周转折期的大格局,到汪籛先生新旧阶级问题上与之应合并更加具体论述,再到吴宗国先生就其中重要问题的进行系统研究,在这个学术脉络之下,唐代政治形态、制度形态的具体发展在各个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王早娟《论“吏治与文学之争”》深化了汪先生《唐玄宗朝吏治与文学之争》的理解,她强调需要从统治者、宰相、社会主流文化取向层面去谈。丁俊《从文吏之争到政事分途》从汪先生的相关论题出发,探讨了开元年间用人择相问题。牛来颖《姚崇十事说和贡献之风》,深化对汪籛先生《唐玄宗安定皇位的政策和姚崇的关系》。蒲宣伊《关于东晋建国问题》,他从陈先生的《述东晋王导功业》到汪先生的《东晋的建国》分析了两位先生的观点同异。李鸿宾提交的是《墓志书写的模式:唐朝国家权力的支配性作用》叶炜提交了《论唐代皇帝与高级官员政务沟通方式的制度性调整》一文。
四、大会总结:冻国栋认为会议纪念汪先生的学术精神、学习方法、传承学术,会议目的已经达到。胡戟重点提出了传承前辈学者的学术精神、学术方法,并告知暑期将在终南山办陈寅恪读书班。本次纪念会还有郝斌、张万仓、杨曾文、王永谦、冯佐哲、葛承雍、汪安、荣新江、陆扬、罗新、吴丽娱、赵和平、宁欣、陈爽、雷文、任士英、叶炜、禹成旻、王三寿等人参加。

上一篇:倾听学生心语4

下一篇:荆三隆教授等四位西电老师参加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