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里仁漫谈  >  西电二百学子对“大公无私”的界定

西电二百学子对“大公无私”的界定

2017-07-29
大学生对大公无私的界定
 
按语:公与私是相对的,何者为大?大家、大国。何者为无私?无我有家,无我有集体,无家有村,无村有乡,依此类推乡、县、市、省、国、天下。处于核心地位的人要求的就是大公无私。这样其他人在集体内才会带动其他人是无私的。大公无私实质就是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概括。
 
下面是207位大学生对大公无私的理解,分类如下:
 
真善美论:7
不因某些虚伪的仁义道德而偏爱谁,不仅仅为自己生存,也为天地、为全局,坚持真善美,将自己的私心置之度外。
大公无私也是真善美的体现,《道德经》中要求人们超然于物外,淡泊名利,返朴归真,做到这些也就做到了所谓的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包揽了道的真善美三大美德,是道的根本。一个人若能做到大公无私地为他人着想,则做到了真善美的真实意义。
大公无私也是真善美的体现,也是《道德经》对人们的要求。
一种内在精神状态,是真善美的体现,不需要任何物质支持,是装出来的。
大公无私是真善美的一种体现,值得提倡,但不必强求。
大公无私是一个人真善美的高度表现,是现实社会中所欠缺的。
为人民服务论:8
大公无私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崇高的道德思想情操。
大公无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为人民可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不自私自利,不损人利己,随时与人方便。大公无私的意义在于关心天下苍生,忧国忧民。
以集体利益为重,淡化个人功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大公无私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祖国、集体为重点,不要考虑自己的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能够无私忘我地全身心付出,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道化去自己的私心,去欲、节欲、静欲,做到知行合一,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大公无私。
无我论:5
如果达到无我的意境,也没有公私之分了,即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大公无私的人,忘却自我,反而受到推崇。
先要无我,不执我,才不会分彼此内外,而后才能大公无私,而后天下大同。
没有公私你我之分,达到无我的意境,才可达到大公无私。
没有私心,处处为他人着想。
 
境界论:28
大公无私的人必定具有超出常人的思想境界和高度,他们本身及其精神都象夜色中的火把夺目、灿烂、鼓舞人心。
自古至今贤人志士都在追求大公无私的境界,上对国,下对民,都能包容一切,是一种奉献而无所求的表现,值得每个人学习。
应该很少人能做到,这也是人生的一个高境界。
大公无私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是一种心境的超脱,是思想境界的高峰。
是一种非常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种非常高深的修养境界。
大公无私需要极高的思想境界和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达到。
大公无私是一种舍己的境界,但要做到大公无私非易事。
善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公无私。无视大公无私的中华民族传统,就是对真善美的亵渎。大公无私在当代体现:完全为人民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因为人活在社会上,所以大公无私是对社会有巨大作用的,是值得提倡的。对个人来说,大公无私是思想的最高境界,圣人无我。
大公无私是道体本质体现,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只有有至高的道德才能做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大公无私的境界。
是一个人达到精神顶层境界的自然流露,可以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必须在生产力极高,物质财富极为丰富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境界。
大公无私是老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现代人应该发扬的。
大公无私是人类精神的极高境界,对普通人是很难达到的道德境界。
那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先为他人考虑。
它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不一定每件事都能做到,但我们必须向他靠拢。
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超脱世俗私欲的生活态度。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这是一种很高尚的文化修养,这是一个人道德境界的最高层次。
大公无私是高尚的人生境界,具体的修养过程却十分平易,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操作难度大,但更应是公民尤其对执法者来说是必须培养的。
是将自己的境界提到人类高度后的产物。
大公无私,一心只想着社会利益,不考虑自己和家庭利益,一直是人们十分推崇的道德境界,正如《道德经》中说:“无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道到一定境界再谈。
那是相对意义上来讲的,需要达到某种境界才能说的。
大公无私是人性道德的一种境界,它是牺牲个人利益而顾全大局的利益,这是一种值得学习和发扬的人生道德观。
这是一种境界,即利己,又利他人,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必须在生产力达到极高,物质极为丰富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境界。
对待和处理公私关系的一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境界。
理想、愿望论:8
那是个理想。
大公无私是一种类似于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大公无私是理想的,是每个人毕生所应努力的。
一种远超现实的理想化的“空中巴比伦“。
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人利益居于其后的心态。但对于人的弱点来说,它是一种理想,是奋斗目标。
至今仍是人们无法完成的美好愿望。
在目前阶段仍是人们的一种的美好愿望。
美德、情操、品质论:33
大公无私是中国传统美德,是人格升华的一种体现,大公无私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大公无私是自古以来的美德,世人皆知,这也是为官者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却非常少。
大公无私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所提倡的,却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
难得的美德,人内心至深至纯的幸福感,不是满足自我,而是满足他人的时候,奉献于他人并不仅仅只对他人有利,终究有利于自己。
是一种能严于律己、严守法规的美德,不受外界影响心中的正义。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是达到一种思想境界的一种精神,对国家对人民有利而无害,值得所有人去发扬。大公无私是一种人的最高境界,值得推崇。也是社会主义能实现所必不可少的道德思想基础。
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得到。
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摆脱一己之私欲,为多数人服务。
大公无私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大公无私需要一种广博的胸襟,需要包容万物的气魄。
是一种优秀品质,是美的体现。
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古今均崇尚的一种高尚品质。
大公无私是圣人的品质,常人很难做到。
虽然现今这种品质很缺乏,但还是值得推崇和追求的。
大公无私应该是任何一个想长久立足于世界的民族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但是对个人而言,我认为只要对得起自己公正的良心就可以了。
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大公无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民族品质,一个自私的民族、一个以自我为主的个体是不可能创造出集体利益的,因此,大公无私的精神必须要弘扬出来,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
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人文精神。
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我们都需要培养这种品格。
是个人对集体的一种高尚品德,应该培养这种品德。
是高尚的品质。
舍小我,成大我,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
大公无私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值得人们崇尚表扬,也需要更多的人去学习大公无私,以营造整个社会的和谐。
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一种高尚的道德表现。
大公无私是最崇高的品德之一。
大公无私是良好的道德品德,我们应传承大公无私的优良品德。
大公无私是人性道德达到一定层次的产物。
大公无私是一种博大的胸襟和美好的品德,一个人只有心系天下,有博爱之心,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做到。
很伟大,是中国传统品德所提倡的,人人应力求达到。
大公无私的前提是人格修养,所以我们需要“修身”,必须克制欲望。
 
难实现论:23
一直怀着敬仰态度看待此类人格,只是做到谈何容易。
现实中很难。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无私心。人人有恶念存在,做到大公无私相当难。
很难实现,我认为一个人很难对亲朋好友之外的人无私,无私只能是小范围的。
无私有违人性,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有各种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等等,要满足这些需要,就必须进行奋斗,追求更多的个人利益。这种追求个人利益的冲动,亦即人的私心,可谓与生俱来,根深蒂固,难以从根本上推翻。
古例无可证,现今社会中,感觉到利益重者颇多,想做到大公无私很难。
大公无私即处处为他人着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它是人的大公无私很难去实行,我感觉大公无私能做到问心无愧就很好了。
只有所有人都没有私心的时候,才是真的大公无私,一切才会公平平等。
社会需要大公无私,但有时大公无私较被排斥。
有篇文章说,人生有几个阶段:1、满足吃穿住;2、生活优越;3、基本生活无忧。我认为大公无私是要境界支持的,吃穿都满足不了只是空谈大公无私,大公无私的人至少要生活无忧。
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人达不到大公无私的地步,要达到这种程度不需无所求,而且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
大公无私可以理解为公正地对待事情,不加入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可以说想法是好的,但是真正做到不可能,只能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他靠拢吧。
我赞扬大公无私,但是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人太少了。许多人被物质利益和享乐主义所影响。
大公无私只是口号,一点都不唯物主义,过高的道德标准,最后只会生产伪君子。
大公无私即是老子所提倡的,又是一个国家和个人所必须的,更是中国目前所缺乏的。古有包拯、宋慈,今有焦裕禄、任长霞,但这还远不够。
这种人有,但很少。
在经济突飞猛进、科技迅速发展,物欲流淌的今天,大公显得那样无奈,无私显得那样稀少。
物质充分才得以发挥。
伟大!但鲜有人能做到。
这是一种心境,大公无私的人的确令人敬佩,但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
的确有这样的人,但最终却惨淡收场。
是一种境界,一种很高的境界,在现实世界,这种境界修成恐怕很难。
如果能达到无我的境界,也就没有公私之别了,大公一下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大公无私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得到。
 
 
大公无私有私论:30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大公无私才是真正的自私。
自私是最大的无私,大公无私是一种思想上的超然。
不完全赞同,在现实社会中,没有私心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
并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有时候人总会因感情而自私。
应该公私兼顾,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没利的事少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的事要尽力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无利的事一件也不要做。
大公无私并不是绝对的,公私兼顾也并非不合理。
我认为在现在这个社会应该公私兼顾。对自己有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的需要多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没利的事要少做。对自己无利,对别人有利的事要尽力去做。对自己无利对别人也无利的事一件也不要做。
我觉得不一定要大公无私,公私兼顾才是最佳境界。
公私兼顾才是最高境界。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人生本来就是立体的,在公与私冲突时,应先公后私,才能称为道者,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本真。
大公并非无私,因为人的任何行为选择均以价值观为基础,以实现其价值观为目的。大公无私表面上是为了大众利益,不顾或牺牲自身利益,实质上是在其价值观的影响下,为满足其更大的价值实现——精神满足而采取的决定,故大公并非无私。
大公无私是一种奉献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与实践,但是真正做到的却很难,我认为只要不做到自私自利就很不错了。
每个人都会有自私的一面,但当面临抉择时,需要分清楚轻重。
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情况下,获得尽量多的个人利益。
被称为大公无私的人实际是大公少私,没有私就没有公。
机械才可以大公无私。
真正的大公无私是不存在的,在特定的历史提案件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没有绝对的大公无私,人都是有私心的。
大公无私不现实,私心也不是恶,大公者也不必无私。
不能绝对地大公无私,只要大公小私即可。
我觉得大公无私不代表无私,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人都是有私心的,重点在于当公私利益冲突时,孰轻孰重。
大公无私不能纯粹,要有点私心,其家人才不会太怨。可我却仍想赞美大公无私。
真正绝对的大公无私是不存在的吧。任何人都有保护自己,为自己考虑的本能,但在特殊情况下,牺牲自己,帮助他人的情况,也是很多的。这样的行为是值得人们推崇与尊敬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不失为对人类本性的一种解释,因此我认为能做到大公无私的人能称“伟大”。
绝对无私是不存在的,只要心中有颗大公无私之心,大是大非能保持自我,就是好的。
所谓大公无私,并不是把所有的私有变为公有,而是理智的、仁道的,不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己有,且站在众人之前为民造福。
如果建立助人助己上,大公无私理应高尚。
利益冲突论:20
以大事为重,关键时刻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忽略个人利益以最大化集体利益。
大公无私者,必先己餐无忧。
凡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谋一特定情况下,认为公共利益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
大公无私就是在对待公众事情上不顾及私人感情和利益。
一心为他人,在造福他人时不计较个人利益。
人作为社会的一要素,因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所以个人不应该只考虑自身利益,人处世应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人生的态度是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处处为别人着想,这样同时也是快乐自己,大公无私为了集体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真正不慕名利,无私无畏,宠辱不惊的人,才能大公无私。而大公无私的人最可能是道德高尚的人。
为了公众的利益,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体现个人的宽阔胸襟。
当小我与大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舍弃自己的利益,以集体利益为重。
大公无私就是就事论事不偏私。
在这个社会价值评判标准中,我们更应该做到大公无私,公正地对待更多利益之事。
大公无私值得推崇,扪心自问,自己还达不到,所以面对丑恶,有私欲,自己认为很平常,而无私的人和事,遇上也算是一大幸事,理应受到推崇。
不贪小便宜,做事没有私心杂念,就是真正的大公。
大公无私,讲究一颗恋爱的心,能为他人多着想,不贪图小便宜。
大公无私的人是伟大的,为了公众利益可以舍弃个人利益。
大公无私即为做事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无私心,完全为公众的利益着想、奉献,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将小我融入到大公之中,正直公正不是总想着自我的利益。
有利有弊。
 
大公无私的意义:11
很好,对待一切都公平处理,这样的人很少,如果多一点这样的人,我们国家可能富裕强大起来。
一种奉献,有人追求这种价值的实现,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大公无私即重点在于克服自己的私欲,达到内心的纯净,在无私奉献中实现自我。
支持,这样才能体现人人平等,才能公正地做事。
应该提倡与发扬,但对积极性不高的人应该劝改,不应过分打压。
提倡和发扬,对社会发展有贡献。
大公无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应大力弘扬,人人都该大公无私。
无私,故无所失。大公无私,公而忘我,重视爱惜天下苍生而忘我,不贪图私利,无私才能无畏,即自由。
帮助大众是人内心深处的慰藉,是灵魂的满足和坦然,不求物质回报,只为精神满足,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
这是自然界规律之一,只有大公无私心态才能驾驭生活。
大公无私是一种做人准则,如果人人均可做到如此,特别是当权者,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大公无私的作风:17
各人各凭良心,自家人总对自家人好,能把别人当作亲人对待的人,应该都是称得上大公无私的。
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
办事公正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无私心,完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毫无私心,完全为群众利益着想,这是一种高尚无私的思想,以大体为重,先人后己。
我认为大公无私是当今社会应该有的一种品质,一些公众人物应该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无私心。
不刻意地追求名利便是一种大公无私。
每个时期对大公无私的理解都不相同,我认为大公无私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什么都抱有奉献精神。
大公无私者,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无私心,必为人民所敬重,而假公济私者必遭唾弃。
大公无私就是帮理不帮亲,为了公道可以不顾一切私人利益。
认识了自然之道,自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能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是人生的价值,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也容易,但坚持下去就不容易。真正大公无私的人,是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人。
宠辱不惊,默默奉献的人,才是大公无私,道德高尚。
“反对私有制“”关心天下苍生,忧国忧民。
能做到如此的人,一般具有铁石心肠。
以成就别人为生,保持内心的平静,如天地不自生而长生。
我们不能仅仅将大公无私作为形象工程,目光高远,心态平衡,才是最佳状态,才能大公无私,太有意刻意在意经意为自己营私,私心就变为杂念,就与大公无私相悖。
大公无私的性质:12
是社会总体运行的内在的核心规律和最终的目标。
崇高的价值观。
大公无私乃是对人性的感恩,对社会关心的情怀。
此乃大道也,是一个人得道的重要表现,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大公无私是为人处世的大道,是每个人都应认真领悟的。
道在人中,由人传承,个人体现的方法各不行同,道在当前,就在我们身边。
是一种人人都向往的做人准则,我们要以此为奋斗目标。
是道的升华,是道自傲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体现。
大公无私是对人心的一种感悟和评价。
这是中华民族最本质的精神灵魂。
为大家不为自己是圣人,但是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
谦退无争,无私成私。
 
其他5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不同时代,不同情况,有不同解法。
应该大力弘扬和发展并践行先人后己。 比较赞同。 值得推崇。

上一篇:西电五百学子论道分类

下一篇:西电学子最关注的的公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