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里仁漫谈  >  百姓传(八)

百姓传(八)

2017-11-20
出版人杨文轩
杨文轩,男,原籍湖北,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任职政府某会计事务所。九十年代中叶辞职,到北京谋求发展。他有着读书人的情结,先应聘国林风书店,后入职国林风的出版品牌——北京正源图书有限公司,出任市场总监,从此进入图书策划领域。九十代末,网络书店兴起,他曾离职任当当网总编,也被聘显赫一时的网上书店8848总经理。2001年自己创办北京知己图书有限公司,那一年全国图书订货会,他推出了自己策划编撰的书:一是《一网打尽》,一是《审视中国民营企业》。我当时任公司北京发行办事处负责人,调查市场,看好他的《一网打尽》,读了他的《审视中国民营企业》,认为杨君必成大器。特采进他的《一网打尽》两包,他也没有收费的将《审视中国民营企业》一并带上两包。此后,曾到杨君大兴出租屋去看他的工作室。当时,只有夫人和一位助手,是事业草创阶段,不过看其没有书架书斋,也深入了解他在正源图书的策划不俗业绩。
2001年5月,我因个人原因返回西安,直到2005年游学北大,曾再到其公司,那时他们已经进驻苏州街高档写字间了。2006年,他与律师界有名的许知远等共同创办单向街图书馆,那一年2006年投资成立弘文馆出版策划公司,任总编辑,另一位叫辛继平的负责销售,他们配合得很好,在民营出版界异军突起,销售码洋不断攀升。2009年,盛大文学陈天桥看好他们的项目,进行了战略投资,杨君出任华文天下图书有限总编辑,公司上市,身价倍增。那一年,我到国家行政学院参加思政课骨干班培训,刚好有机会到他家拜访,那时杨君已经事业大起,从所住三层别墅,千万豪宅已足以证明。当时他们开发了作者网站——墨客网。2009年,他也走向国际出版界,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代表中国独立出版人,就网络对中国出版业影响做了《当出版遇到网络》的主题演讲。
他策划的书单本超过200万以上的有4本,单本超过100万册的有5本,他7次被《中国图书商报》、《出版商务周报》、《出版人》评选为年度策划人,也成为中国出版学会常务理事。他策划出版知名品牌有:《三毛作品全集》、《张爱玲典藏全集》、《高阳作品集》、《王小波作品集》、《梁实秋作品集》、《周作人典藏集》、《季羡林作品集》、《刘墉作品系列》等名家名作。也策划出版韩寒《独唱团》、于丹《于丹趣品人生》、《致加西亚的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王子》等畅销图书。杨君是出版家的思想家,正如他当年《审视中国民营企业》深邃的理论功底一样,他在业内常被请去演讲,演讲课题包括《如何运作一本书》、《互联网时代的出版转型》、《数字出版的商业逻辑》等。2012年,他与中国出版协会常务主席、秘书长等三人代表中国出版商协会参加国际出版商协会,洽谈中国加入国际出版商协会事宜,并做了《中国民营出版业的力量》发言。
2012年他曾来陕演讲,特邀请我到母校招待所一聚。当时,他已经卖掉股份,进行产业转型,一方面投资开发有文化气息的印刻丝巾。到2015年,创办儿童书平台——童立方文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广集各种作者,整合新式销售理念,旨在打造出版界的淘宝或阿里巴巴。当然,老本行依然是出版,侧重点是市场广阔的童书市场。如今,他已经成为双栖人,经常来往于中国与加拿大,估计已经是具有双国籍了吧。
   今读到杨君“分级阅读研讨会”上的报告《审视国内“分级阅读”》,对中国全民阅读的独到见解,又领风气之先。晚上,刚与荆老师散步聊到昔日北京贺雄飞、贺鹏飞兄弟出版发行的名头,因为荆老师最近再版书是贺鹏飞总策划的,所以又想到杨君的出版界的地位。特记往日一段旧交,以合近日回忆录一节。

商务老王
老王,男,陕西人,生于六十年代。老王教过中学,后考上师大文学院文字学硕士,和我是一届的。
老王为人质朴,踏实,勤奋。硕士毕业我们分到一个单位,他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大家都去跑业务了,老王坚持作编辑。以他一贯的韧性坚持着,曾撰写和编辑不少好卖的书。好像还在刘云山旗下干过。离开单位后,考上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博士毕业后,去了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编辑的书就更多了。我们师大杜文玉老师就和他合作过不少书。在北京他也买了房,女儿大学毕业去了古巴留学。他夫人,也是朴实能干的好女人,二人都很低调。
现在,微信里经常看到老王周游世界的照片,还有他策划的一套套书上市,也能见到他锻炼身体的愉悦。今天(11月18日),看到老王晒女儿的结婚证,知道老王快当姥爷了,祝福老王!时间过得真快,十几年前的小孩子现在都结婚了。岁月不饶人,留下生命中的美好,今存之。
 
华中师范大学徐武生老师
徐武生,湖北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他做过多种工作,2002年重返华师讲坛,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09年,教育部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我和徐老师是一组。当时徐老师已经52岁,他很有激情,小组讨论,喜欢发言,声音洪亮,富有磁性,尤其喜欢追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的追问下,我们每个人围绕马哲“一”的话题展开讨论,有实践说、自由说、辩证法说、实践思维说、爱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毛泽东说、道说、真善美说等等。可以看得出,他对教育的热爱,他对马哲理论的真诚。当时,他还是刚做完心脏手术不久,是不适宜过于激动的,不过习惯使然,他的热诚感染人。骨干培训班上,能看得出,如果老师都象他们那么投入,那么真诚信靠,思政课应该是感染学生的,是很有前途的。但实际上百分九十以上老师自己都欠真诚的,因此今日思政课出现越上学生越逆反。
无论是在国家行政学院,还是在井冈山干部培训学院,徐老师都如青年一样,充满热情,他还给大家唱歌,声音很美,至今绕耳。培训结束后来,还可以在徐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他探讨理论的真诚。他想尽各种办法,吸引学生的眼球,从百度上可以搜到,他是学生欢迎的老师,甚至他们当地媒体都报道他在qq群里和学生k歌,与学生打成一片。2015年他退休了,在微信里我们相遇了。他每日在k歌,我把他拉入我们人文经典学习群,他的歌声也进入我们群了。近日,听到他与一位老师男女二同唱,可以看出徐老师生活很如意。每天老两口带着孙女,k着歌,虽然有重病在身,但他把美好留给世界。他是一位真正信奉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政老师。虽然他没有骄人的学术成果,以副教授身份退休,但他无悔于自己的人生,希望可以长久听到他的歌。
今日读他的博客,发现转有我在培训班总结,可以看出我与他是气类相投的。于麦当劳等孩子下课,无事,特记徐老师旧事,以示旧日彼此的真诚。
 
赵东民的维权命运
赵东民,男,汉族, 1971年6月24日生,西安市阎良区三贤村人。1988年6月毕业于西安市阎良区二中,接受过无线电、厨师等专业短期培训。89年7月走向社会,干过炊事员,当过教师,经过商,跑过业务。函授法律本科后,从1999年开始在莲湖区司法局从事过十年司法工作。2008年8月10日,他与西安地区部分毛思想者联合发起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小组,担任临时负责人,致力于把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工农维权运动结合,引导陕西地区各行业破产改制企业的下岗、买断、离退职工维权小组找工会。因动静有点大,2009年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被看守所刑拘。赵东民被抓后,经金牌民工网络报道,引起各界关注。 
当时,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韩西雅、老干部马宾、李成瑞、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巩献田、孔庆东、张宏良等知名学者发文章给予关注,并于乌有之乡网站宣布发起成立北京赵东民事件关注团,此后,陕西、河南、山西、河北、湖南、湖北、广东、江西、重庆、吉林、黑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的群众也纷纷成立了当地的赵东民事件关注团,震动中央高层;除了给予舆论声援之外,也有不少网友给赵东民及其家庭捐款,还有一些律师、记者等表示会在必要时候给予法律支持和媒体报道。北京忆通律师事务所李劲松律师代理一审,他将审查过程中的材料报道出来,越发引起关注团的关注,地方政府维稳部门压力很大。此后,为加强辩护效力,经马永红、孟庆宏、金牌民工等协调推荐,让时任陕西省政府法律顾问的廉高波律师代理二审。廉高波律师在看守所会见赵东民,并转达省上领导意见:解除李劲松代理权和承认引导职工维权找工会的事实,可以换取无罪判决。这样,李劲松律师代理权被解除,赵东民被宣判有罪服刑,结合前面刑拘日期,期满释放。
在赵东民事件中,金牌民工作为事件的推手,将赵东民被关、狱中信、他妻子的死及捐款信息,逐一在乌有之乡网站报道,形成了大面积的舆论导向。维权名人桑文英则直接在庭审现场外,拉横幅支持赵东民,并声言以身相许。赵东民出来后,因捐款问题,与银行卡经办人金牌民工、桑文英发生矛盾,从此决裂。
赵东民刑拘期间,身患红斑狼疮又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妻子邓永霞不幸去世,年仅36岁。丢下了两个未成年孩子,由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赵的妻子去世五年后,他续娶宝鸡女彭桂芳。如今他从事保险推销,也代理一些官司。有时也行走各地,凭借被关注的声誉的后劲,参与推动各地毛思想学习小组活动。

河南老袁
老袁,男,1946年生,祖籍湖南湘乡。7岁随父母迁居河南郑州,父亲是黄河设计院研究员。老袁初中毕业后,到郑州肉连厂当工人。文革兴起,成为河南造反派头头,参加过武斗。被关过监狱,在监狱期间,好读书,如《肖申克救赎》的主人公一样,在监狱建起了图书室,在狱中与狱警关系处理很好。九十代出来后,担任过河南一家物资企业的一把手,单位主要做木材和建材,加上物资单位做业务要靠银行贷款,每笔业务都有几百上千万。他也经常要去外地,飞机软卧,到哪都是好吃好喝招待,条件非常好,但他说没有思想,生活就是流放。1998年企业改制,老袁摆脱了“流放”命运,那也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1995年起,老袁与邵晟东、王宏川共同创立、经营郑州思想沙龙。在大陆左右派近乎决裂的今日,郑州思想沙龙仍是左右派共享的民间思想平台。他自许为永远的造反派,旗帜鲜明的毛派。他曾经邀约左右翼名流,如徐友渔、朱学勤、韩德强等自费齐集北戴河,进行左中右的对话。
退休后,他经常以这样的形象示人:凌乱的头发,一边高一边低的眼镜,以及洗得发白的黑T恤衫,牛子裤,有点脏的运动鞋。看上去有点放荡不羁,特立独行,不惧王侯,粪土金钱。多年来,他坚持到各地高校演讲,主动与学生社团联系,将自己的思考传播出去,在他个人的通讯录里,有不下两万多人的名录。他的演讲都是公益的,不收一分钱,给钱也不要。老袁有三不要政策:不要讲课费、不要采访费、不要版权费。说完三不要,老袁通常会加上一靠,“我靠退休费。”他在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开、台湾、俄罗斯科学院等众多国内外著名院校做过巡回演讲,所到之处引起强烈反响。也曾到过美国参观访问。他对大陆的民众社会中的毛派面貌有全面的了解,他呼吁各种思想趋向的对话交流,共促中国的民主进程。他主张结合程序民主与大民主,并坚持政府须承担起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他一路走、一路研究、一路寻找,这样做的动因,是内心那股无法压制的社会责任感,他不是那种没有理想的名利之徒。
老袁研究了大半辈子、拥护了大半辈子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他觉得毛思想是最有效的分析中国的武器。老袁一点没有落伍,他能用短信、网络、微信与年轻人交流。他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每到一处都和当地的学者、朋友、普通人及各类人士交流,并在当地大学作演讲。全国大部分地方他都去过了,说就差西藏了。他所到之处,都批评年轻人只关心吃和窝,根本不知道人生的意义。老袁到哪都是不坐空调车、不坐卧铺,吃饭住宿除了朋友实在推不掉的,基本都和农民工一样。但这样,他说很舒服。老袁的快乐来自于思维层面上的惺惺相惜,他说地方上思想的丰富,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他经常会遇到,特别是有些老同志,几十年潜心静气研究毛泽东思想,在他研究的问题上,很多大学教授一比都差远了。跟他们谈话那真是一种享受,几句话就能让你醍醐灌顶。在山东滕州农村,他就遇到一位文革前山东大学的学生,文革后被打倒坐了牢。释放后回老家一边种地,一边做研究,靠种地收入支撑生活,一年就几百块钱。这样一个人,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现在,40年多年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
老袁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故事依然伴随他的江湖行走处于继续创新发展进程中。

上一篇:百姓传(七)

下一篇:百姓传(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