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里仁漫谈  >  教育的应当诉求

教育的应当诉求

2018-04-23
昨天检索了龚克和晓静两位信息后,写了两篇小传,进而思考了教育的应当诉求:
教育要激发师生的活力,不应如应试教育一样仅激发少数人的活力,而是尽可能激发每位老师和同学的活力。但我们校长们每天盯着的就是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尽可能多拉几位院士及长江学者,尽可能多发些高端刊物文章。绝大多数师生成了可有可无的分母,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这些高大尚项目、奖项、人才和文章作陪衬,如同高考只重视成绩第一一样。久之,除了第一的,大家都是失败者,我们国家的高校就是这样管理的。这到底是激发了活力还是压抑了活力呢?
我们高校创新口号喊得震天响,多年来还是二本院校毕业本科生马云拿下了创新的头筹,但至今我们的教育依旧无视这个事实。拿了重大项目的精英也好,院士也好,发练了百篇c刊的牛人也好,也许还真没马云对人类贡献大。
实际上我们科研评价机制正在埋葬许许多多的马云。广大的师生都处于没有尊严的状态,他们已经够弱势的了,有必要继续不断在学校及国家层面不断抬高院士、长江学者和发c刊牛人的声誉吗?难道当不上院士的就低院士多少等吗?急功近利发了诸多c刊的难道就高人一等吗?他们也是普通人,何必夸大普通人的幸运呢?奖励是为了激励,院士和长江学者,你不激励他照样前进,该着怎么干还是怎么干,需要激励恰是底层的人。但我们评价机制却在激励不需要激励的,需要激励的却越发觉得前进方向高不可攀,因为脱离群众的评价机制造成的。我们需要淡化这些脱离群众的头衔,多赋予底层名誉,或许才能真正激发民间活力。让绝大多数人有尊严,而不是仅仅满足少数人的虚荣。大学校长作为教育家,就应当让自己的师生充满激情与活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几个项目,几个奖项和文章数量,忽视了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和活力。教育是让每个人获得尊严,而不是让每个人在争第一中不断失去尊严,且不断收获挫败。每个人都值得尊重,每个人的激情活力都应得以释放,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更不要让受教育者都未老先衰,那样的教育其实是罪恶的教育。18105

上一篇:经济危机与买房

下一篇:丝绸之路上的中外文明交融报告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