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逻辑》一文后
朋友问我这篇文章写得如何,观后觉得写得挺好。但觉得几个问题,值得推敲:
其一、多年权力市场化。反腐败,虽然权力腐败有所遏制,但多年腐败习惯及权力操作主体还在,腐败以更隐蔽的形式存在,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消解执政者的权威性。
其二、二八利益格局已经固化,共享改革成果作为愿景,落实起来难度加大。百分之二十人占有百分之八十的改革红利,试图在各个领域制造更多差序阶层,势必造成各阶层难以形成共识,而最多数的下层有自己的阶层共识后,觉得上升无望,其中优秀人才势必会成为本阶层代言,如此自然消解社会稳定。
其三,新经济发展,改变旧有产业格局,是个好的兆头,但目前看赢的是做平台的,做优质产品的,做优质服务的,但毕竟是少数人,依然难以改变二八格局。人们在新平台时代,需要的产品、服务太多,感觉钱永远不够花,根本上是人的消费主义价值取向已经如脱缰野马,在百分之二十富裕阶层消费带领下还在飞速前进,房子不够,车子不够,教育经费不够,一部分人医疗费用不够,养老经费不够,80%的人努力赚钱,满足几个不够,但到死也解决不了,诸多的不甘心,最后会演变成不满,社会阶级对垒会形成,社会内部撕裂会引来外敌。
其四、中美贸易战,及欧洲诸国围堵,冷战时期思绪又有所抬头,中国未来可能外围发展空间还是旧日的第三世界国家。与第一世界国家交往多年后,用资源、市场换资金和技术已经发展到瓶颈期,可以让我们学到的技术基本学到了,已经赚够钱的资本已经开始撤退,我们又将回到重点依靠自己资金和技术时代了,但民营资本有长期投资意识的不多,多在想着出国投资,国有企业管理内耗,效率低下,靠国家补贴,是消耗资金的,多年高科技核心技术,我们掌控的可能不是太多,因此突破核心技术需要的是教育科研长期投入,但多年急功近利绩效考核体系没有给科研自主创新提供可能性保证。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荒废了人文素养培养,优秀人才发展乏力,青年人靠啃老的越来越多,社会活力从长久来看动力是不足的,人口资源优势正在丧失。
根本问题是教育问题,腐败官员对社会成员是一种逆向教育,而不公平主要是由腐败引起的。近代中国变革证明教育先变,其他才跟着变的,如当年湖南时务学堂,培养了一批有 为青年,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梁启超都从湖南输送到改革前线。此后从日本欧洲美国教育输送回一批人才,造就了北大、清华、黄埔崛起,而北大、清华、黄埔的教育引领了中国政治军事格局变动。建国之后,教育大发展,由原来百分之九十的文盲,到现在已经很少有文盲,且培养了大批工业化人才,几十年间中国工业化体系建立起来。伴随信息时代来临,信息化人才大面积培养起来,这是有目共睹的。只是近三十年培养的人才,受市场冲击,由原来为人民服务变为为人民币服务,精致的利己主义价值取向成为消解专业技术教育效能利器,教育环境也伴随这种取向恶化,从国家到个人不再有长久的考量,急功近利风气充斥朝野。小学没毕业因学习负荷,学生已经有一半近视了,体能因饮食问题及锻炼缺乏,大大降低;就西电大学生而言,就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近视了,而实际上学生又没有真正读几本书,无论从视野还是学习兴趣学习动力都不如八十年代恢复高考时期。大学扩招有利于中国居民城镇化,加快工业化进程,但可持续性发展似乎在下降。畸形的教育造成中国占八十资源的百分之二十的人都将孩子移民国外就读,一股超过新文化运动时期崇洋潮席卷华夏,如今留学风气开始下移,有的小学、初中就开始出国了。而国内应试教育因官员特权不影响自己子女教育,就没有改革动力,应试教育极端化了,学生身心遭受摧伤,而素养能力没有明显进步,教育改革不行,未来将影响每个家庭幸福。教育变革需要每个人思考及参与,所以当下教育问题尤为迫切。
有学弟说我们是被压迫着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不是当年许多人也被压迫着成为放眼世界的人呢?也许是。这让我想起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颂两位女子,一位是再生缘的作者陈端生,一位是明末清初的才女柳如是,前者是乾隆时期的,后者是明末清初的,她们身上都有的精神就是: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改变被压抑了上千年国民性。其实小农时代,大部分人也是利己主义者,只是不太精致罢了。用佛教话语讲,欲界包含天界人间地府都是在魔王控制之下,魔王用各种诱惑控制着,要脱离三界需要修行。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基督教圣经说:天国的门是窄的,进去的人很少。孔子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共产党人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大部分党员要超越利己主义也不容易,人性面临诱惑,有几人不能持守住呢?能进不朽之域的,常是忍常人不能忍的苦。魔王用自己魔军控制着人间欲望起伏,精致利己主义者也就在此环境下随波逐流,尽历人间烦恼,在得失中乐此不疲。只是人们心中需要光,所以才说有佛陀、有基督、有圣贤君子、共产党人,让苦难人世得以在心里得安慰。而大学本来是要培养这种大觉悟人的,但有这种觉悟的人还是很少。从最基本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开始,许多人都跟不上,也就可想而知社会了。今天统领社会的中坚是几十年前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但市场经济已经把他们理想席卷得无影无踪了,反过来他们又对学校形成冲击,以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如何努力,也容易失去效能。但将来拨乱反正天下的还是少数君子,需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只是选择与坚守,尤其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情的气魄,独立于世间,一天天一年年去践行,也就成全了。但有几人愿意呢?毕竟平常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