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300位学子反映有待改进的问题:
1、竹园餐厅,菜少价高。
2、易讯网络服务,价高网慢。
3、校内缺少人文气息,死气沉沉。
4、体育锻炼打卡机太少,排长队浪费时间。
5、失窃事件时有发生,没有安全感。
6、班大人多,效果差,师生都累。
7、各种形式主义严重。
8、教学安排不合理,选修与实验常撞车。
9、人多,热水供应不足。
10、图书馆占座问题依然存在。
11、校内自行车乱停,共享单车少。
12、学校学术氛围淡,周边乡土氛围浓。
13、强制性课外活动过多,占用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14、垃圾箱少,位置设置不合理。
15、校内湖该清修了。
16、男女比重严重失衡。
17、一次性物品处理不当,应专门设回收如电池等有害垃圾。
18、师生交流太少。
19、宿舍洗衣机不够用。
20、行政效率低,办事浮夸,后勤人员懒散。
21、校医院不够尽职,看不好病,乱检查。
22、许多教室没空调。
23、冬天暖气效果差。
24、南校区北门外路窄,有安全隐患。
25、外来杂人多,操场有遛狗的。
26、没有专业教育说明,感觉学习迷茫。
27、食堂和综合楼垃圾臭味严重。
28、相邻课教室太远,排课没考虑。
29、上课打卡形式化。
30、宿舍楼地板坏了,长期没人修。
31、各学习区域情侣秀恩爱,不注意影响。
32、丢东西没有固定平台,很难找回。
33、社团成摆设。
34、应该开放观光塔。
35、操场无储物柜,容易丢东西。
36、教务网站容易崩溃。
37、班级同学多是陌生人。
38、导员传递信息效率低。
39、教室桌椅老旧,声音巨大,影响注意力。
40、老师对作业问题讲解不到位。
41、十个同学九个戴眼镜,看电脑眼睛熬坏了。
42、女厕有变态偷拍。
学生反映的问题前十二名:
1、网慢费贵。
2、校内没人文味。
3、锻炼打卡。
4、垃圾异味。
5、失窃,不安全。
6、自行车乱停。
7、伙食差,排长队。
8、教务网易崩溃。
9、排课欠考虑。
10、热水供应不足。
11、师生交流少。
12、大课人多,师生都累。
学生反映的问题解读:
1、网慢费贵。打开一般的网页,速度还是可以的,如果是看视频或打游戏,网速是慢,但看视频和打游戏,浪费时间比较多,收获比较小。问题一方面说明信息建设部门有待改进,尤其教育资源网络化水平比较低;一方面说明学生娱乐单一,学生浪费时间现象很严重。
2、没人文味。中国高校是以科研为中心的,专业老师投给学生的精力有限,投给自己提高人文水平时间也很少;学生社团水平建设也不到位,业余指导社团的老师,都是公益的,且是不受本学院重视的;网络人文优质资源也缺乏引导;人文学院、外院、马院建设投入不足,考核也没有倾斜,老师们也不愿意把过多时间放到学生身上,写一篇文章比上一年课更被重视,让投入精力给学生的老师有点寒心;行政系统多是向上看的,一般是上负责,学生感觉不到被重视,人文味惠及不到学生头上大概是中国高校普遍现象。
3、锻炼打卡。学校发心很好,督促学生锻炼,但打卡机分布少,排长队打卡,确实有点形式化。尤其操场都是封闭的,进个操场都要排队,不知道操场被围起来是否真的合适,考虑功能分区不错,但搞得进个操场都要走老远绕一大圈找门,确实有点不合适。
4、垃圾异味。好像后勤物业费有限,垃圾清运没有专项经费。其实大学卫生环境是可以学生自理的,但现在为了一部分人就业问题,这项工作多由临时工干了,他们收入低,活又脏,想服务到位还真是难题。
5、失窃不安全。原来高校是没有保卫和公安处的,89年后才有的。校园安全本来是学生自己护卫自己的,每个学生有公共意识,有责任感,这事应该不是事。现在问题交给公安处有限的眼睛,有限的精力,安装了几百万的摄像头也没用,不可能把这个问题根本解决,只有学生人人负起责任来,才能根除这方面问题。可惜精致的利己主义时代,都是没利不关心,利小也淡然,那问题还会继续存在。
6、自行车乱停。废旧自行车已经成校园垃圾,目前还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问题解决。自行车是有主人的,垃圾清运工的是不会管的。如果通知乱摆乱放,不在指定区域停的,垃圾清运工都可以当成垃圾处理,这个问题就没了。
7、伙食差,排长队。竹园人多菜少味道差,大锅饭本来不如家里小灶,众口难调,我吃丁香饭菜还可以,可能我口粗。至于食堂间价位差确实是问题,这大概和承包人有关系,不合格的可以换。集中下课,食堂窗口有限,排长队是正常现象。如果一年少招生几千人,问题不会有,问题是一年招七千人了,原来五千时还是可以的,伴随扩招的系列问题,都在解决的路上,解决需要时间。
8、教务网易崩溃。集中登陆肯定有问题,管理上根据各门课各学院往年选的情况,可以分批登陆,就没什么问题,但需要处理好历年数据分析,否则想选选不上,不想选还必须选,那也就不是选修了,改成必修算了。
9、排课欠考虑。考虑老师和学生意见是比较少,同一时间让一个学生上两门课现象比较严重,多年如此了。相邻课教室有的需要长征,交通又不便,确实也不是太合适。
10、热水供应不足。学生多,资源少,只能分配时间段供应。将来学生少了,问题就没了。
11、师生交流少。老师没精力,科研压力大,投入产出比不对称,多数老师不愿意做公益。教师考核教条,课堂活跃不起来。加之学生不主动,学生课多,业余时间少,也交流不起来。社团活动形式化,师生参与度都不高。核心问题是学校以科研为中心,不以学生为中心。
12、大课人多,师生都累。老师少,学生多,大课降低教学成本,学校开销小。老师因搞科研名利双收,教学投入少,讲课不精彩,形式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学生不爱听;课时安排又少,教学任务又重,交流不到位。学生越不爱听,老师越做科研,教学效果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以上问题是大学普遍现象,核心问题是学生不是中心,科研是中心;教育大跃进,但资源没跟近;有大楼,没大师,本科现阶段真正要学有所获,目前情况下,主要靠学生自己。不过多年来,老师和学生都过于功利,长此发展下去,大学沦为低俗的名利场,如问题继续演化下去,这样的大学不上也罢。
同学对三问题的反思
1、网慢费高。校内有校园网和翼讯并存。校园网每月送每位学生10g,超出部分缴费买,速度还可以,但有些宿舍没有覆盖到。翼讯速度慢,费用半年是240元,流量每秒10m。因有些宿舍用路由器,网速慢也是有的。但从技术角度讲,通过扩容是可以提高端口排布,加快速度的,这需要购买设备扩容。目前,校园网和校内翼讯都由信息处管理,现在信息处收的费,用于人员管理及设备维护外,到底还有多少盈余可以投到购买新设备扩容上?这个问题是同学关注的。如果费用收了不少,但服务没有跟上,是否有腐败问题?或者放开学校网络布点,引进外在运营商竞争,有同学说手机每个月交118元,流量可以达到100m每秒,那就意味着快十倍了。需要有关部门给出正解?!
2、关于学校人文味不浓问题。有些同学反映人文课少,质量低,课程安排展示也不太重视,图书馆人文类书太少。有同学说提升人文关键在自己,图书馆书不少,缺少什么书,同学也可以建议图书馆采购,关键自己是否有意识地去读书。学生社团活动也有一些,可以选择参加,也可以主动去突破环境限制,嫁接附近学校人文资源。问题是理工类同学是否又意识地重视人文的提升了?有没有纳入到提升自己的规划。
3、关于锻炼打卡,与体育成绩挂钩问题。同学认为那些想锻炼依然会锻炼,那些不想锻炼的强行打卡,也会采取让他人代打做法,最后搞成形式主义。如果大学生连自我锻炼身体都不能自我管理,还需要像管理小学生一样,这就不是大学。有些用心好的制度,最后执行起来就走样了,仔细想来,这就是不相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些不该有的制度,怎么能在高校推广呢?大学生不需要太多的管理了,需要放手让他们自我成长。但也许应试教育结果,造成多数同学缺乏自我规划管理能力吧?否则怎么会有这样制度呢?
无论是提升人文,还是锻炼身体,同学需要更多的时间,但似乎课业太重,每天排得满满的。没时间读书,也无从管理自己的锻炼时间吧?
老师建议:
每位同学自我反省:自我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同时反思我们小环境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应该有扬善止恶意识。反思大环境也需要每位同学参与,因为每个人是环境的一部分,也是改造环境的一部分。如果教育没有给足够的反思时间,仅是知识教育那是非常片面的,我们需要对日常生活的一思一念进行反思,用正念领引人生,这是提升人文素质的捷径。201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