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 修行如日在天喻
【题解】
生命不息,修行不止。本篇明确说明了佛陀认为坚定的信仰,是成就清净修行根本的喻蕴。
【经文】
昔佛在世,诫诸比丘:“自今以后,不得诵外书外道异学所诵习者。何以故?彼所陈说非真正义,亦复不是至道之本。”是故说曰,诸有知深法,等觉之所说,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真诚归命佛。
于己法在外,梵志为最上。
一切诸有漏,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于痛,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合会,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因缘,皆尽皆无余。
于己法在外者,彼修行人观了一切众法,无事不关无事不知。犹若梵志,知天文地理,星宿灾变,皆悉观了,一切诸漏,皆尽无余。观诸苦痛,若好若丑,皆归于尽,观其合会,必有离别因缘,暂有亦复归灭。
犹若内法本,梵志为在表。
若使共床褥,如彼婆钩卢[1]。
所谓内法者,四谛真如,一一分别不失次绪,梵志于内则谓为表。是故说曰,犹若内法本,梵志为在表,若使共床褥,如婆钩卢者。此婆钩卢比丘出家以来,未曾与人说四句之义,正使与共同坐不闻说其正法,从生至老,八十一钵和蓝[2],未曾畜沙弥弟子及余使人,若为人鲜,洁托志虚,无系意玄寂。是故说曰,若使共床褥,如彼婆钩卢。
犹如内法,梵志在表。
知生知老,转当至死。
所谓内法者不诳惑人,一向而无倾,一向而无邪,唯有如来能越此境界,以尽其生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故说曰,犹若内法,梵志在表,知生知老,转当至死。
日照于昼,月照于夜。
甲兵照军,禅照道人。
佛出天下,照一切冥。
日照于昼者,当日天子初出之时,放亿百千万光明,使星宿月光无复光明;若复日没之时,月及星宿皆共竞明,俱有所照其明不同。犹若大将之士两敌相向,扬威奋武决战胜负,震赫精刃钟鼓雷鸣。禅定之人,移山飞岳,海水扬尘,手扪日月,有此神力不自称誉。方此诸人虽有此德,不及如来。佛出世间众相具足,放大光明,靡所不照,光明所及昼夜不绝,其见光者,聋、盲、喑哑、考掠,苦痛自然休息。是故说曰,如日照于昼,月照于夜,甲兵照军,禅照道人,佛出天下,照一切冥。
梵志无有是,有忧无忧念。
如如意所转,彼彼灭狐疑。
梵志无有是,意着于殊妙之法,见乐不以为喜,见忧不以为戚,如如意所转恒自念善,彼彼自灭恶,得习圣谛分别诸使。是故说曰,梵志无有是,有忧无忧念,如如意所转,彼彼灭狐疑。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能解狐疑网,身知其苦痛。
如来等正觉初成佛时,七日之中禅定正受思惟十二因缘,一一分别知起知灭。尔时如来即从三昧起而说斯偈: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能解狐疑网,身知其苦痛。
“如我所习,积行所致,今日成等正觉,实而不虚。”梵志习入禅,去诸恶法悉坏狐疑网,于诸深法得无碍智,所念自在深知苦际,深知因缘合数之法,权诈非实。略诵其要,当观因缘法,复当观尽法,一切诸法皆由合数,一切诸法皆由于痛,当知尽灭,不造有漏。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遍照一切世,犹日在虚空。
法能成人非法不就,昼夜思惟不去胸怀,身口意行不妄有犯,能成就如此法,便能照一切法。以己所得尽施众生,犹若明日处在虚空普有所照,其有睹者莫不蒙光。是故说曰,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遍照一切世,犹日在虚空。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能却魔众敌,如佛脱众垢。
出生诸深法者,如来成等正觉,具足三十七道品之法,身、口、意、行与无漏相应,降伏魔怨进,却时宜,如来等正觉,脱一切结使。
出曜经卷第三十
【注释】
[1]婆钩卢:梵文音译,佛弟子名。意为树木或日月。
[2]八十一钵和蓝:八十一,借用《老子》八十一章谓其玄妙。钵和蓝,梵文音译,喻词,指具有八十一种玄妙义理。
【译文】
出家修行如日在天的喻理
从前佛陀在世间的时候,告诫佛弟子们:“从今以后,不得念诵其他教派的学者所念诵和学习的经典。为什么呢?他们所陈述和解说的并非真正的义理,也不是证悟真谛的根本。”所以说,佛弟子要知深法,平等觉悟所说理。审视真谛守戒律,犹如祀火出家人。要能够真
诚皈依佛法。
对于己法在身外,出家佛弟子最上。
一切万法诸有漏,都将灭尽皆无余。
或者禅观于痛苦,必然皆尽都无余。
或者反观因缘合,也都尽除皆无余。
或者观想因缘聚,终将尽灭皆无余。
对于己经在身外的万法,修行人观想了一切事物和规则,无事不关心无事不知。犹如佛教出家修行者,了知天文和地理,星宿运行和灾难变化的征兆,都能观想了知,对于一切烦恼,都除尽一无所余。禅观一切痛苦,无论是好还是丑,都归于灭尽,观想一切因缘和合聚会,必有离别的时候,都是暂时的有也会归于泯灭。
犹如佛法真谛本,佛弟子内心认知。
倘若共同来修行,如同老年婆钩卢。
所谓内法,是说对于苦、集、灭、道四谛真理,逐一分别且思维逻辑不缺失,佛弟子对于内法则称为表现形式。所以说,犹如佛法真谛本,佛弟子内心认知。倘若住在一起,如同名叫婆钩卢的老年佛弟子。婆钩卢佛弟子出家以来,从来也没有对人说过四谛的要义,如果和他共同坐禅也不听他解说正确的法理,从出生到老死,八十一种玄妙,从来也没有对未满二十岁出家修行的佛弟子以及其他人炫耀过,一直不为人所知,高洁而志在空寂,无意对于玄机的阐发而归于寂灭。所以说,倘若共同来修行,如同老年婆钩卢。
犹如深邃佛法理,佛弟子理解在心。
认知生也知老去,转而必当至于死。
所谓佛法不欺诳和迷惑人,一向都没有偏颇倾,一向都没有邪恶,只有佛陀能超越此境界,一生完结后不再往生妄有人生,如实知道事物的本质。所以说,犹如深邃佛法理,佛弟子理解在心。认知生也知老去,转而必当至于死。
日光照亮于白天,月光照亮于黑夜。
铁甲兵阵照军队,禅观照明出家人。
佛陀出世在天下,普照一切黑暗处。
日光照亮于白天,是说当太阳初升之时,放出成百上千万亿的光明,使星宿和月光不再显出光明;倘若当日落之时,月亮以及星宿都放出光明,都有所照但光明不同。犹如大将两军对阵,扬军威奋勇决战胜负,挥舞钢刀利刃且钟鼓雷鸣。禅定之人,移山跨岳,海水扬尘,手及日月,有此神通之力也不自己称誉。出家人虽有功德,都不及佛陀。佛陀出世间三十二瑞相具备,放出大光明,无所不照,光明所照之处昼夜不绝,见到了佛光的人,聋人、盲人、哑巴、受拷打,一切痛苦自然休止。所以说,如日光照亮于白天,月光照亮于黑夜。铁甲兵阵照军队,禅观照明出家人。佛陀出世在天下,普照一切黑暗处。
佛弟子们没妄心,没有忧患无忧念。
如此如意所转动,渡到彼岸灭疑惑。
佛弟子没有妄心,志于殊胜利美妙的佛法,见到喜乐不以为喜,遇见忧患不以为悲戚,如此如意的心所转动常自己思念善行,自己渡脱到彼岸自己灭除邪恶,修习苦、集、灭、道四种真谛认识一切烦恼。所以说,佛弟子们没妄心,没有忧患无忧念。如此如意所转动,渡到彼岸灭疑惑。
产生深刻证悟法,佛弟子习入禅定。
能解疑问世间网,身心认知其苦痛。
佛陀平等正确和觉悟,在刚成就了佛果的时候,在七七四十九天之中禅定专心思考十二因缘的佛理,逐一分别了知万物的生起并了知其泯灭。这时佛陀随即从禅定中起来用诗句说:
产生深刻证悟法,佛弟子习入禅定。
能解疑问世间网,身心认知其苦痛。
“如我所修习的佛理,积累善行所导致的结果,今天成就了无上的平等正确和觉悟,真实而不虚妄。”佛弟子修习禅观,去一切恶法以及各种疑惑的网罗,在理解深刻的佛法证悟没有阻碍的智慧,自己观想深刻地认知一切苦难,深知因缘和合而成的万法,都是权谋欺诈并非真实。简略地念诵其要义,应当观想因缘和合的万法,还要反观万法皆空的义理,一切现象都是各种因缘和合的产物,一切法都是产生各种痛苦的根源,应当知道终将于泯灭,不再产生烦恼。
产生深刻证悟法,佛弟子习入禅定。
遍照一切世间事,犹如太阳在天空。
万法能成就人,没有对万法本质的认识不能成就佛理,日夜思考于胸怀,身、口、意三业的行为不妄有违犯戒律,就能成就证悟法理,就能照亮对一切法认识中的昏暗。以自己所证悟的佛理尽力法布施给众生灵,犹如光明的太阳在空中普照大地,所有看见的人无不感到一片光明。所以说,产生深刻证悟法,佛弟子习入禅定。遍照一切世间事,犹如太阳在天空。
产生深刻证悟法,佛弟子习入禅定。
能够退却魔王众,如佛脱离众污垢。
产生深刻证悟法,是说佛陀成就了无上的平等正确和觉悟,具备了寻求解脱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身、口、意三业的善行和清净相对应,降伏魔王的干扰,及时而恰合时宜,佛陀证悟佛果,解脱了一切烦恼。
《出曜经》第三十卷完。
【辨析】
本篇以佛陀在世间弘扬佛法,对弟子们的教诲,贯彻始终。主要论述了成为佛法证悟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首先讲到的就是要博闻多学,理解佛陀教义中的因缘和合形成万有物质现象形态的基本理论,一切事物都是缘来则聚,缘去则空,本自虚妄不实。佛陀十二因缘的学说,首先就是从无明开始论述,运用了日光照亮于白天,是说当太阳初升之时,放出成百上千万亿的光明,使星宿和月光不再显出光明;倘若当日落之时,月亮以及星宿都放出光明,都有所照但光明不同这样的叠加式的比喻句。烘托出佛陀出世间三十二瑞相具备,放出大光明,无所不照,光明所照之处昼夜不绝,给心中无明的众生灵,带来一片光明的喻蕴。十分贴切、充满着点燃人们心灵的智慧,引导人们脱离苦难的担当精神,表现了理想主义者的思想光辉。
这样的烘托手法,具有极大的理论自信,佛陀的教义,虽然不是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生机,也不是月亮和星辰,给黑夜撒下一片星辉。但太阳只能照亮白昼,月光只能照亮暗夜,佛陀的思想光辉可以照亮一切黑暗,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这样的比喻句,包含着双重的对比、多重的喻蕴。一是太阳和月亮的对比,各得其妙,但又各有所缺;二是佛陀和太阳月亮的对比,具有日月同辉的喻理,此其一;具有日月不能照亮的强大力量,去除人们心中的黑暗,此其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隐喻对于信仰的佛弟子来说,对于在不可思议的来生,在茫茫无涯苦海中期望到达彼岸永光的清静境界,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崭新的世界。因此,佛陀的教义,是照亮来生的一盏明灯。它的前提就是,你是否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