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三隆佛典  >  荆三隆:如实观察五蕴聚集经(杂阿含经66)

荆三隆:如实观察五蕴聚集经(杂阿含经66)

2020-08-11
如实观察五蕴聚集
 
我曾亲自聆听了佛陀的教诲: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由给孤独长老买下并献给佛陀的,一座在原来王子的林园中建造的寺院里。这时世人之尊,告诫弟子们说:
“要经常修行禅定思维的方法,使内心静寂。为什么呢?修行禅定思维的方法,使内心静寂,如实观察。什么是如实观察呢?就是如实观察色的形态、色的聚集、色的泯灭;就是感受、思想、行为、意识,这就是意识的聚集、这是意识的泯灭。什么是色的聚集,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的聚集呢?佛弟子,愚昧无知的凡夫俗子不能如实观察色的聚集、色的体味、色的忧患、色的远离不能如实观察的缘故,对于色的形态,产生赞叹喜爱和执着,对于未来的世间色的形态在产生,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也是这样广泛地说。就会对色蕴有生,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产生以后,不能对于色的形态解脱,不能解脱感受、思想、行为、意识。我说这样就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愁、悲伤、苦恼,就是这样纯粹广大的苦难聚集从五蕴而生出,这就叫做色的形态的聚集,就称为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的聚集。什么是色的形态的泯灭,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的泯灭呢?博学多闻圣明的佛弟子如实观察色的聚集、色的泯灭、色的体味、色的忧患、色的远离,都如实了知,如实了知的缘故,不喜乐于色蕴,不赞叹色蕴,不喜乐执着色蕴,也不产生对未来色的形态,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也是这样要广泛地解说。色的形态不产生,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不产生的缘故,对于色的形态证得解脱,对于感受、思想、行为、意识证得解脱。我说这样就解脱生、老、病、死、忧愁、悲伤、苦恼的聚集,这叫做色的形态泯灭,感受、思想、行为、意识泯灭。就是这样的缘故,佛弟子,要经常修行禅定思维的方法,使内心静寂,精进勤奋修行,如实观察五蕴泯灭。”
佛陀解说了这篇经文以后,弟子们听了佛陀的解说,都心中欢喜并且信奉修行。
如实观察,就是如此,乃至领悟十二部佛经,也应该要广泛解说。
【辨析】
在本篇,佛陀针对五蕴聚集,产生的各种烦恼,进一步强调了“禅思”和“如实观察”的方法论。
在构思运用了两相对比的方式来论述,诸如:愚昧无知的凡夫俗子不能如实观察五蕴的聚集,就会对于五蕴的形态,产生赞叹喜爱和执着,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愁、悲伤、苦恼,以及从五蕴而生的纯粹广大的苦难,产生未来世间五蕴的聚集;反之,博学多闻圣明的佛弟子如实观察五蕴的聚集,如实了知,不喜乐、不赞叹、不执着于五蕴,也不产生未来五蕴的聚集。这样自然形成了对比,把否定世俗,肯定佛弟子修行的认知,明确地表达出来,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本篇佛陀还提到了对于来世色蕴形成的叙述,反映出佛法关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思维特点。

上一篇:郭平:数息禅法经(杂阿含经801)

下一篇:荆三隆:《杂阿含经》69: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