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如来生品
【题解】
本篇主要叙述了佛陀降生时的情形,以及各种神异的现象。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受,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把现实的佛陀形象,进行了全面的艺术创造,表现出了信仰者极大的热情和表现力。
【经文】
于时佛星,适与月合。
吉瑞应期,从右胁生。
犹如云除,千日霍现。
譬如久冥,炬光卒耀。
东方为首,树为头发。
华草为毛,莲花为面。
青莲为眼,丹树为口。
须弥为乳,四海为腹。
中土为腰,南方为髋。
私为垂珠,恒为香璎。
西方为足,众宝为饰。
诸转轮王,历代典主。
如江河数,佛所履践。
千辐相轮,常行印车。
过去诸佛,所修德义。
生育万物,犹如慈母。
难动即时,肃然震声。
怀喜庠序,和悦而瞻。
即时右胁,显大辉耀。
遏绝日光,日如萤火。
令日失明,无复精光。
光如华髻,现若干色。
侧塞四方,满虚空中。
譬如云除,日照忽现。
尔时诸天,见晃昱光。
悚然怪异,而相谓言。
日天下耶,金树出乎。
有神对曰,佛日出现。
日天子疑,是何异日。
将无夺我,日成宫殿。
怀嫉霍然,彼千光明。
佛耀辉地,日焰照空。
太子怀光,千倍逾日。
日光还折,退不敢当。
天地普然,如劫尽焰。
天地明辟,如始旦晓。
诸神普喜,地祇鼓舞。
光明雨洒,甘露良药。
充饱一切,灭忧恼患。
海震如笑,树木跛[跳-兆+我][1]。
渊池青莲,如开目视。
众树散花,以敬太子。
众鸟翔鸣,如雅颂音。
诸天慕善,如花遇日。
都照十方,晃如金色。
神祇怀喜,花非时敷。
金银栴檀,细末如尘。
天意作花,晴无云雨。
光明普照,遍满十方。
明珠火焰,奄然不现。
日所不照,幽隐冥处。
霍然大明,耀三恶趣。
圣智明达,教世光相。
梵天神等,华中化生。
慈谦敬心,散适意花。
掌莲华色,两手接擎。
怀爱敬心,慈目熟视。
以梵清音,叹其功德。
躬自倾屈,头面礼足。
戴之顶上,日处须弥。
号名百祠,手执金刚。
以千慈眼,熟视无厌。
天华白盖,杂妙宝花。
其明如月,上于太子。
叹其功曰,劳苦弥劫。
以大方便,发求佛道。
愿垂慈心,众生可伤。
唯为普世,不请之师。
北斗七星,亦如称叹。
现七觉意,消七劳垢。
故行七步,如师子起。
足迹印现,喻如七星。
其步大然,不怀疑慢。
地神倾屈,低仰接足。
以普明日,照于四方。
现四谛法,如师子吼。
吾齐以此,末后受形。
不复处在,胞胎之狱。
今当得佛,最难得道。
将导一切,服甘露灭。
安靡软草,杂色众花。
如天綩綖,周遍布地。
譬如天王,处清池渊。
如金树花,视甚微妙。
诸五趣类,受苦恼者。
皆得休息,身安快乐。
众结缚著,甚急牢狱。
尔时众结,悉得解脱。
尔时洪音,遍闻佛界。
诸天鬼神,怀喜踊跃。
速升虚空,进见圣宝。
诸天侧塞,充满无间。
大龙王子,如须弥山。
目犹日月,动海出水。
头戴云盖,速疾寻至。
细雨香水,敬浴太子。
安祥天子,受天世人。
大敬祠祀,能与其愿。
自化己身,现有四头。
乘牛执盖,敬护菩萨。
童男天子,首戴羽冠。
威力巍巍,号孔雀幢。
贯胄带甲,执持武备。
为大军师,将从大众。
拥护菩萨,一由延内。
天王大力,名毗沙门。
珍宝充盈,德有志界。
天二十八,神将军俱。
各与营从,器钾严整。
与亿鬼神,来护菩萨。
又有天王,名尊自在。
与无央数,巨亿诸天。
执持幢幡,而来云集。
以恭肃敬,礼菩萨足。
阎王恶害,无能胜者。
驱逐众生,以一种法。
掷弃所执,太山狱杖。
以慈愍心,来礼菩萨。
无数诸天,龙鬼神王。
净居天上,诸清净天。
叉手合掌,如未敷藕。
赍敬曲躬,永叹菩萨。
金色天华,明真珠台。
青芙蓉花,绀琉璃茎。
兴成意花,若干妙色。
末栴檀香,散下如雨。
天女空中,眷属俱来。
鼓天伎乐,歌叹功勋。
往古修行,众亿善本。
果报成熟,润及群生。
庆云震乐,诸天散华。
身放光明,晃晃昱昱。
诸天吒叹,众生欢喜。
蒙佛神德,普严世界。
金鸟诸龙,俱怀和协。
天阿须伦,弃舍怨嫌。
从白净月,出清凉光。
普为世间,灭爱憎火。
【注释】
[1]跃:原字 [跳-兆+我]为古今皆无的异体字,根据文意采用此字。
【译文】
第四篇 天神降下祥瑞相 太子来到人世间
当时的鬼宿之星,正好与月亮重合。
祥瑞相如期出现,佛从右肋侧出生。
就好像云层消散,上千太阳随即现。
好比长久昏暗后,火炬刹时现光芒。
神州是他的头颅。树木是他的头发。
花草是他的体毛,莲花是他的脸庞。
青莲是他的眼睛,丹树是他的嘴巴。
须弥山是那双乳,四海是他的腹部。
中土是他的腰部,南方是他的臀部。
雨露做他的垂珠,永远做他的璎珞。
西方是他的双足,各种珍宝做饰品。
各时代的转轮王,各时代的理论师。
数量如江河之水,佛陀所经历实践。
千根辐条法相轮,伴行大乘法印车。
过去时代诸位佛,所修功德与真谛。
生成和养育万物,犹如慈祥的母亲。
佛诞之时已到来,腹中肃然有震动。
临盆在即却安详,和蔼愉悦地注视。
当时身体的右肋,显现光辉很耀眼。
明亮得阻断日光,使太阳暗如萤火。
使太阳失去光明,不再有灿烂光华。
光辉如多彩发髻,呈现若干种颜色。
充满了四方大地,充满了天空各处。
犹如云层消散去,太阳光忽然出现。
当时的诸位天神,见到辉煌的亮光。
害怕又觉得诡异,从而相互议论说。
太阳照耀的世界,有金树出现了吗。
这时有位天神说,佛光之星出现了。
宝光天子生疑虑,是什么样的怪星。
终将不能比我亮,太阳是他的宫殿。
心中嫉恨陡然生,放出千万的光线。
佛的光辉照大地,太阳光焰照天空。
悉达太子的光辉,超过太阳光千倍。
太阳光折射而回,日天子退避回让。
天地到处放光明,犹如劫末之火焰。
天地间展现光明,犹如日出时破晓。
诸位天神心欢喜,诸位地神心鼓舞。
光明如雨尽挥洒,犹如甘露与良药。
充实满足全世界,灭除烦恼和忧患。
海洋震荡如发笑,树木在颠簸跳跃。
湖泽中青色莲花,如睁开眼看世界。
所有树散下花瓣,以表示崇敬太子。
所有鸟飞翔鸣叫,如雅致的歌颂声。
诸天神仰慕圣人,如花朵沐浴阳光。
圣光普照全世界,光芒闪耀金灿灿。
天地神灵心中喜,花非时令而绽放。
金色银色的檀香,精细粉末如微尘。
苍天感动化做花,晴空万里好天气。
光明普遍地耀照,照遍了天地十方。
明亮的宝珠火焰,忽然不见了光华。
阳光所照射不到,幽暗隐蔽的地方。
突然间光明大亮,光芒闪耀三恶道。
无上智慧已通达,教化世间现光明。
梵天等诸位神灵,光华中化生而出。
怀慈悲虔敬之心,散下自在合意花。
手掌呈现莲花色,双手作接纳姿势。
怀爱戴崇敬之心,慈目热切地注视。
发出清净的梵音,赞叹太子的功德。
前倾地弯下身子,头和脸着地礼足。
位于太子头上方,太阳在须弥山腰。
名号就叫做百祠,手中握着金刚杵。
以上千的慈悲眼,仔细观察不生厌。
天上妙华做白盖,多种奇妙的宝花。
明亮如月之光华,在太子的头顶上。
赞叹他的功德说,不辞劳苦历劫波。
施以巧妙的教法,发愿求解脱之道。
愿垂下慈悲之心,众生能得到悲悯。
希望为三界众生,千载难逢之导师。
北斗七星之神灵,也这样称颂赞叹。
呈现出七等觉支,除七种尘劳垢染。
所以走出七步路,犹如狮子起身行。
足迹显现出印记,北斗七星之喻意。
其步伐大而稳健,不存犹豫和傲慢。
地神前倾而屈身,俯身仰头礼佛足。
以遍照明亮之日,照耀于东西南北。
显现四圣谛之法,犹如狮子的吼叫。
我等同于此情形,命终后再成身形。
不会再次处于这,胞成胎生之牢狱。
今日当得成佛果,经最难考验得道。
将引导一切生灵,得到涅槃之果报。
柔软美好的青草,各种颜色的鲜花。
如天空无线蜿蜒,遍及大地各角落。
好像天界的神王,身处清净的湖泽。
如金树所开之花,看起来精微美妙。
在轮回的五道处,苦恼缠束的众生。
全都可得到休息,身心得安逸快乐。
众多的烦恼结缚,如逼迫人的牢狱。
当时众多的烦恼,全部都得到解脱。
当时洪亮的声音,遍及于佛境各处。
诸多的神祗和鬼,热情高涨心中喜。
快速升到虚空中,去瞻仰神圣宝物。
诸多天神相拥挤,充满虚空无缝隙。
大海龙王的王子,好像须弥山一样。
双目像日月一般,扰动大海从水出。
头顶云层如宝盖,急速寻找到太子。
温柔细雨和香水,虔敬为太子沐浴。
安详的天之骄子,受天界人世众生。
大为敬仰和祭祀,能够成就其所愿。
将自己身体变化,现在有四个头颅。
乘坐神牛持宝盖,虔敬地保护菩萨。
有神名童男天子,头顶上戴着羽冠。
高大而神威凛凛,名号叫做孔雀幢。
头戴头盔身披甲,手拿着武器装备。
作为大军的指挥,将随在大众之中。
簇拥保护着菩萨,在三十里范围内。
多闻天王大力士,名字叫做毗沙门。
拥有足够的珍宝,善德遍布于天界。
二十八天三界神,天神将军齐相聚。
各自与部下兵士,执兵戴甲很严整。
与数以亿计鬼神,一起来保护菩萨。
另外有一位天王,名字叫做尊自在。
与数量不可计算,数以亿计的天神。
手持着各种旌旗,都来到这里集合。
以恭敬严肃态度,顶礼菩萨的双足。
阎罗王作恶伤害,没有能胜过他的。
驱逐管辖众生灵,只使用一种方法。
抛弃他所拥有的,泰山府君的狱杖。
以慈悲怜悯之心,來行礼敬拜菩萨。
不计其数的天神,龙王鬼王和天王。
在四禅净居天上,诸多的清净天神。
交叉双手做合掌,如未展开的莲藕。
怀着敬意躬着身,歌咏赞叹着菩萨。
金色的天界之花,明亮的宝珠之台。
青红色的芙蓉花,绀青色的琉璃茎。
兴发成意念之花,若干种美妙颜色。
沉香的粉末香气,散落下来如细雨。
天女出现在空中,姐妹们一起到来。
演奏天界的伎乐,唱歌赞叹那功勋。
从古时候就修行,积累巨量的善根。
果报已然得成熟,还能够惠及众生。
五色祥云乐声隆,诸多天女散花瓣。
身体放射出光芒,明亮闪耀又辉煌。
诸位天神发感叹,众多生灵心欢喜。
蒙受佛神威功德,遍及世界各角落。
金翅鸟和各龙王,都怀着和睦之情。
非天之神阿修罗,舍弃了怨恨厌恶。
从洁白明净之月,发出清澈温凉光。
普遍地为人世间,消灭爱与憎之火。
【辨析】
本篇内容单纯,主要描述佛陀降生时的种种神异现象和各类神话角色的反应。这样内容的经典已经带有明显的大乘信仰的特征,将释迦摩尼过度地神化,凌驾于众神之上,侧面反映了当时佛教在印度社会众宗教间的统治地位。
开篇就从环境描绘出发,彰显了神奇的想象力,日月天空,以及大地和海洋,都是坐着藻饰和比喻的对象,给人留下五彩纷呈的艺术感受。
随后,就从细节描写入手,具体刻画了欲界天王、色界天、无色界二十八天的庆祝,这些情景和《佛所行赞》“生品”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如天神打宝伞、龙王撒花、大地震动、香风吹拂、莲花飘落、光火奇燃、日月增明、清泉流出、天龙八部鬼神云集、妙花盛开、人间众多生灵心欢喜等,这一连串的现象,把佛陀出生惊天地、动鬼神的景象,铺天盖地般地铺叙和描绘出来,阐发了在世间消灭一切妄有爱欲的佛法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