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 叹定光佛品
【题解】
本篇佛陀给阿难及弟子们开示他前世为善思菩萨时,以青莲花献礼定光佛得大福报。篇中叙述了定光佛的种种法理、法相、法能,善思菩萨以诚心敬佛,拒绝卖花女的诱惑,持守道心,以此善业果报,被前世佛判定来世成佛。佛陀以此开示弟子应该精勤修行,以善业礼佛的功德,就可以在来世得到大果报。
【经文】
(一)
宿世殖百福,千岩峻无极。
智慧之川谷,甚深难可测。
众口言辞风,不能令倾动。
坐定如太山,然无能转移。
犹如青黑云,晃昱震电光。
杂宝众花盖,在上空中旋。
时阿难见此,未曾为瑞应。
怀踊跃喜心,长跪白佛言。
(二)
种种天花,甚微妙好。
如有心意,来供养佛。
犹如林树,遇群野马。
如雪山中,众花香树。
面如千叶,莲花之色。
世俗之水,不能污者。
甚难见闻,如忧钵花。
唯愿颁宣,花瑞应故。
佛以微妙,深重净音。
梵声觉寤,充饱众生。
遍开三千,大千世界。
以慈悦意,告阿难言。
乃往过去,无央数劫。
无量善德,庄严相好。
犹如炬耀,消除晦昧。
以正法明,除愚痴冥。
往昔有佛,号名定光。
三千世界,众圣之师。
一切智慧,犹之大海。
心如虚空,无所挂碍。
六度根株,甚深牢固。
十力之茎,甚大坚强。
四无所畏,之四觚岐。
三十有二,相好枝条。
三达普智,微妙牙节。
八十种好,柔软好叶。
慈悲荫覆,甚令清凉。
觉意之花,禁戒德香。
所说花开,现四谛台。
四种道证,果甚香美。
天人乐法,犹如蜂聚。
应服佛树,华味之精。
其闻花香,食树果者。
以解脱味,饱满充盈。
乃前世时,愿求佛事。
勤行不懈,现其报应。
寻得法药,甘露蜜浆。
充饱一切,久远饥虚。
发愿欲求,大悲之意。
因是欲入,华严大城。
初举其足,蹈门阃[1]时。
地神于是,肃肃[2]而担。
三千大千,佛之世界。
踊跃六反,而大震动。
雨华覆地,诸天塞空。
天乐于上,如云雷声。
天女空中,鼓乐弦歌。
叹佛累劫,相好功德。
鸟兽欢喜,相和悲鸣。
器皿相樘[3],成歌颂声。
佛与弟子,威仪庠序。
犹如月满,与众星俱。
百福德相,晏然[4]如昼。
微妙相轮,千辐理成。
以足蹈地,迹如印章。
千辐相轮,微妙而明。
(三)
调御六情马,驾乘六度车。
施戒之辇舆,慈箱喜护屋。
定意以调御,八正之大幢。
寂灭智慧轮,四等大慈盖。
一切智首冠,觉意之璎珞。
大悲甚速疾,都邑示无为。
颁宣微妙法,以调和众生。
行道庠雅好,千日同时出。
日初显山岗,池华芙蓉开。
定光佛时亦,寤众生心花。
尔时佛心念,众生无彻视。
化成为琉琉,令众生通见。
一切遥睹佛,各各如视镜。
人云集填路,动国震四海。
时有梵志子,敏达执智通。
族贵性高明,厥号曰善思。
始闻说佛名,喜踊衣毛竖。
普如钩所制,离俗向道场。
累劫积功德,善本使延至。
一切智明寤,如花睹朝阳。
时遥见大光,如春日出云。
金刚帝圣种,视之无厌足。
见佛喜踊跃,德力远清净。
自思遭佛世,以何供养尊。
时见一女子,挟持香水瓶。
中有七青莲,如慧七觉具。
以其宿福德,瓶化成琉璃。
见花喜叉手,诣女以诚问。
唯观福德山,奇异珍宝器。
独为普众生,苦厄度归趣。
敬慢二俱除,愿我莫空反。
昔世所供养,今我亦宜供。
唯妹与我花,欲以奉上佛。
价从意不违,曼佛今未去。
唯妹助为福,发净意向佛。
佛如随意珠,种愿从意生。
时卖七花女,含笑而答曰。
是花价甚贵,仁者安能买。
答言从女买,曰花枝直百。
但时与我花,价数从汝意。
因左顾视曰,挟惭而答曰。
我亦欲以花,贡上供养佛。
谦逊辞答曰,汝自作花卖。
佛不受虚养,汝诚不为欺。
女答当与花,当许为我夫。
答言女态恶,违顾求道心。
女叉手答曰,终不违仁心。
今便当誓愿,安施不敢逆。
(四)
即取其价,与花五茎。
别托二枚,以结誓愿。
尔时菩萨,得花七枚。
即便建立,决定上愿。
如今天尊,救护世间。
愿我后世,得道如佛。
发重愿已,即便散花。
在上空中,化成花盖。
佛之晖曜,晃昱如日。
青莲花盖,如庆云起。
佛适游进,盖亦随之。
佛明如日,盖如绀[5]云。
菩萨见变,欢喜踊跃。
五体投地,自归佛足。
即时解发,前以布地。
佛以慈心,而以足蹈。
足相明照,如红芙蓉。
在其发上,足发俱明。
如红莲花,累青莲上。
佛慈愍故,停足发上。
佛以圣达,一切敏意。
觉知菩萨,心勇猛力。
即时欣笑,五色光明。
曜从口出,若干彩色。
时佛侍者,长跪叉手。
前白佛言,诸佛无缘。
终不妄笑,佛何故欣。
唯愿世尊,颁宣笑意。
佛以尊重,海雷震声。
清净梵音,而告之曰。
如我于世,兴出作佛。
普慈覆世,济众生苦。
汝亦当成,世间将导。
当于炽盛,尘劳苦世。
百年寿时,释种族中。
当成佛道,号名能儒。
受决言已,欢喜无量。
得欢喜力,踊升虚空。
心勇身轻,升降如波。
犹月盛明,大海波起。
虚空尚可,有形堕地。
地或可上,升住空中。
四大或能,舍其本性。
佛之决言,终无改异。
世尊面貌,如月盛满。
口演光明,清凉言辞。
遏灭世间,燋然盛热。
犹如夏时,十五日月。
异学典籍,内虚外欺。
愚冥诳惑,一切世间。
佛说明法,清净太平。
入泥洹城,犹如归家。
以其种种,叹誉妙花。
奉散叹誉,己身蒙叹。
天妙意花,粟米金银。
以散佛上,遍布覆地。
未堕地者,化成华盖。
当在佛上,进退随行。
犹如日辉,双日俱明。
青莲在在,如绀云起。
从空中下,怀喜更新。
重复自投,归命于佛。
其发皆在,世尊足下。
自然而散,遍布其地。
卿等忆此,岂异人乎。
时善思者,则吾是也。
以慈敬意,散华奉佛。
今成为佛,一切世师。
缘是人故,华盖覆吾。
发吾意思,令忆宿行。
夫行善者,福报如是。
终不败亡,当谛知之。
尔时各共,分取吾发。
诤竞接取,人得少许。
是等皆于,佛前得度。
入于泥洹,寂无为城。
时得发者,余有四十。
随提国人,持戒沙门。
皆成罗汉,六通备具。
建立第一,微妙善法。
如过去佛,号名定光。
充满梵志,善思所愿。
如其喜踊,上升虚空。
时佛重赐,与大智慧。
众生闻已,皆当笃信。
方便求索,施众善德。
布施持戒,智慧勤修。
弥勒出世,显其福报。
【注释】
[1]阃:kǔn,门槛。
[2]肃肃:恭敬。
[3]樘:门窗或门框。
[4]晏然:晴朗貌。
[5]绀:红青,微带红的黑色。
【译文】
第二十四篇 赞叹前世佛定光 前世供养今是佛
(一)
前世播种诸多福,高崖千丈峻无穷。
智慧犹如山川谷,欲知深度难测量。
众口言辞如巨风,不能倾动他内心。
稳坐禅定如大山,没有什么能移动。
犹如天上青黑云,打雷闪耀震电光。
各种珍奇宝花盖,头顶之上空中旋。
当时阿难见此状,未曾见此祥瑞相。
心中欢喜怀踊跃,长跪佛前对佛言。
(二)
各种天花微妙好,如有心意供养佛。
犹如树林野马群,又如雪山花香树。
面如千叶莲花色,世俗之水不能污。
甚难见闻优钵花,望宣此花瑞应故。
佛以微妙清净音,梵声唤醒觉众生。
遍开三千大千界,慈悲悦意告阿难。
上溯过去无数劫,无量善德庄相好。
犹如火炬除晦昧,正法光明除愚痴。
过去有佛名定光,三千世界众圣师。
圆满智慧如大海,心如虚空无挂碍。
六度根株深固牢,十力茎干甚坚强。
四无所畏四棱岐,三十二相好枝条。
三达普智微妙节,八十种好好叶柔。
慈悲荫覆令清凉,觉意之花戒德香。
所说花开四谛台,四种道果美甜香。
天人乐法如蜂聚,应服佛树花味精。
闻到花香食树果,解脱味饱满充盈。
乃是前世求佛愿,勤行不懈报应呈。
寻得法药甘露蜜,充饱众生久饥虚。
发愿欲求大悲意,因此愿进华严城。
初举其足蹈门槛,地神于此恭敬担。
三千大千佛世界,踊跃六道大震动。
雨花覆地诸天散,天乐在上云雷声。
天女空中鼓乐歌,叹佛累劫好功德。
鸟兽欢喜相和鸣,器皿窗框成颂歌。
佛与弟子显威仪,犹如月满众星随。
百福德相晴如昼,微妙相轮千辐成。
蹈地足迹如印章,千辐相轮微妙明。
(三)
调理驾驭六情马,驾乘六度安定车。
布施持戒之辇舆,慈悲为箱喜护屋。
安定禅意来调御,八正道行到大幢。
涅槃寂灭智慧轮,果位四等大盖慈。
众生以智当头冠,觉醒意似配璎珞。
快速兴起大悲心,都邑显示展无为。
佛陀宣扬微妙法,用以调和众生心。
行道向学雅相好,千日同时一界出。
日初光芒照山岗,池水花中芙蓉开。
定光佛时也如此,觉悟众生开心花。
此时佛陀心中念,众生不能通透观。
化成彩色美琉璃,得让众生普遍见。
一切众生远观佛,各自如同对镜视。
天下云集人满路,惊动各国震四海。
当时有位修行者,聪敏通达持智通。
种族尊贵性高明,他人称送号善思。
起初闻听说佛名,欢喜踊跃衣毛竖。
普遍如钩所牵制,脱离凡俗向道场。
累世多劫积功德,善本引请他来到。
众生智明得觉醒,如同花树向朝阳。
当时远观见大光,如同春日出层云。
金刚法师帝圣种,众生视之不满足。
看见佛陀喜踊跃,威德法力远清净。
个人思考逢佛世,当以何物奉至尊。
这时看见一女子,抱持一个香水瓶。
瓶中插有七青莲,如同慧根具七觉。
以其前世累福德,瓶质化成彩琉璃。
见花欢喜掌合十,到女面前以诚问。
只想观看福德山,所存奇异珍宝器。
独自要为普众生,度越困苦向指归。
敬我骄慢二俱除,愿我不要空手回。
过去世间所供养,今我也当来供奉。
希望妹妹送我花,想要把他献给佛。
价格从你不违意,趁着佛陀未离去。
希望妹助成此福,发心净意向佛陀。
佛陀如同随意珠,种愿已从心意生。
此时那位卖花女,含笑回答修行者。
此花价格非常贵,修道之人怎能买。
回答要从女子买,她说花枝价值百。
只要现在给我花,价格数目随你意。
女子左右顾视说,带着羞怯把话回。
我也想用此瓶花,作为礼物供养佛。
谦逊言辞对答说,你自本是卖花人。
佛陀不会受虚养,你应心诚不作欺。
女子答说要给花,前提答应作我夫。
回答说女心态恶,违背不顾求道心。
女子合掌回答说,终究不会违你意。
现在就当发誓愿,安心布施不敢违。
(四)
随即按照其价位,递过瓶中五枝花。
另外嘱托献二枚,以此祈求心中愿。
此时菩萨花七枚,即便决定献上愿。
如今天尊救世间,愿我后世道如佛。
发重愿后便散花,化成花盖在上空。
佛之晖曜照如日,青莲花盖如庆云。
佛刚步行华盖随,佛明如日盖红云。
菩萨见变欢喜跃,五体投地归佛足。
即时除发散布地,佛以慈心以足蹈。
足相明照红芙蓉,其发佛足俱光明。
如同红莲累青莲,佛心慈愍停足发。
佛以圣明知众意,觉知菩萨心勇猛。
即时欣笑五色光,光从口出彩色多。
时佛侍者长跪礼,说佛曾言佛无缘。
终不妄笑今何故,希望世尊宣笑意。
佛以尊重海雷声,清净梵音对他说。
如我在世出作佛,普慈覆世济众生。
你也会成世间师,当在炽盛劳苦世。
百年往生释种中,应成佛道号能儒。
受决言后喜无量,得欢喜力升虚空。
心勇身轻升降波,犹月盛明海波起。
虚空尚可形堕地,地或可升住空中。
四大或能舍本性,佛之决言终无改。
世尊面貌如满月,口演光明清凉言。
阻灭世间燃盛热,犹如夏时十五月。
内虚外欺异学典,愚蒙诳惑世间众。
佛说明法清净平,心入涅槃如归家。
以其种种誉妙花,奉散叹誉己身蒙。
天妙意花粟金银,散布佛身遍覆地。
未堕地者化成盖,进退随行伴佛身。
犹如日辉双日明,青莲处处起红云。
空中下怀喜更新,重复自投归命佛。
其发皆在世尊足,自然散布遍其地。
你们忆此岂异人,当时善思就是我。
以慈敬意花奉佛,今成佛为世间师。
由此人故花盖我,发我心愿前世行。
如此福报行善者,终不败亡当了知。
这时各共取我发,争相接取人得少。
你们都在佛前度,入于泥洹涅槃城。
时得发者四十余,持戒沙门随提人。
都成罗汉备六通,建立第一微妙法。
如过去佛名定光,充满梵志善思愿。
如其喜踊升虚空,时佛重赐大智慧。
众生闻后皆笃信,方便求索施善德。
布施持戒智慧修,弥勒出世显其报。
【辨析】
本篇可分如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用五言句铺陈,展示佛陀的深厚福德、智慧莫测、持戒森严、禅定静重,他的气象如同乌云闪雷电照彻的光芒,如同各种宝花在他头上空盘旋,阿难未曾见过这样的气象,满心欢喜,长跪礼佛,并对佛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部分用四言句展开,阿难描述出自己的感受,他说,他看到各种美妙天花,如同各种心意供养佛,这种景象世间稀有,如同在树林中遇到野马群,在雪山上看到散发各种花香的树。佛陀的面相如千叶莲花,世俗的水难以无染,出现世间难以见闻的优钵花。希望世尊能说说这花祥瑞的缘故。佛以磁重清净微妙的声音,唤醒众生,此花遍开三千大千世界。
佛以慈悲喜悦的心情,告诉阿难说:过去无数劫以前有一位佛,他拥有无量善德,美好庄严法相,他像火炬一样消除昏暗,他用正法驱除世人的愚痴暗昧,他叫定光佛。他是三千大千世界各种圣贤的导师,具有的圆满智慧,像大海一样深邃。他的心像虚空一样,没有挂碍,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的功力深厚,这六度就像树根;他具备如下十种强大的智力:知事物理与非理;知众生三世因缘业报;知各种禅定、八解脱;知众生根机优劣;知众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情况;知众生素质、境界各个不同;知众生善恶的行为及其趣向;以天眼彻知众生生老病死及善恶业报;知众生宿命乃至何时能证得无漏涅槃;知永远断除烦恼业障,不再进入生死轮回,这十种智力就像树干。他为大众说法具有四畏,这四无畏是:一、一切智无所畏,明言自己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尽无所畏,他明言自己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三、说障道无所畏,他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他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这四无畏心就像树的枝杈。他具备三十二种好相,这好相如同树的枝条;他具备三明达,即知宿世的宿命明,知未来的天眼明,断尽烦恼的漏尽明,这三明达就像树的牙节;他拥有八十种好,这八十种好就像柔软的树叶。他心怀的慈悲,他的慈悲就像茂树遮荫能够让人感觉清凉。他的觉悟就像盛开的鲜花,他持戒美德像散发出的花香。他的言辞如口吐的鲜花,是呈现苦、集、灭、道四真谛的花台,证道的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等四果,果味香甜美好。天人喜欢他的善法,就像蜜蜂聚集。能服佛树花味精华,闻其香、食其果,就可以得到解脱,内心饱满充盈富足。那也一般是前世求愿事佛,勤勉修行,不懈怠,现世才得的果报。他能寻到正法法药,如得甘露、蜜浆,饥渴虚弱的身躯得以饱足。他发愿求大悲心,如走入一座华相庄严的大城,开始抬脚踩到门槛时,地神恭敬地来承担他,他的出世,三千大千世界,六道震动,花雨覆盖大地,诸天天神充满天空,天神奏乐,如云雷之声,天女鼓乐唱歌,赞叹佛的累世功德,鸟兽欢心,彼此和鸣,连器皿门窗都发出赞叹颂歌。定光佛和他的弟子的威仪安详有序,佛行如满月行空,弟子们如捧月众星。定光佛的福德之相,晴朗如昼,放射千辐轮般的光辉,他脚踏大地,留下的印记如印章。
第三部分以五言句接续:定光佛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比作六批马,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比作马拉的车,将布施、持戒比作人来的车,将慈悲比作箱子,将欢喜比作房子,用安定心意来调御,将八正道比作大柱子,以涅槃智慧比作车轮,以修行四等果位作为大慈盖。将智慧比作头顶的冠,将觉悟比作身上的璎珞配饰,将大悲心比做飞快车速,将无为比做目标都邑。定光佛宣扬微妙的法理,调和众生,路上来求学问道的仁络绎不绝,如同千日同时出现,太阳升起,照耀着山岗,池水中的芙蓉花开放。这时定光佛唤醒的众生也心花盛开。当时佛心中所念,众生无法看清,他就化作琉璃,让众生都能看得见。众生远远望见佛,都如在照镜子一样。当时天下云集,震动四方,有位出身贵族的修行者,叫善思,他听说定光佛,非常欢喜,一心前去拜佛,凭着累世的善业,他被引向佛,他的智慧明觉,如向阳花一样。当时,他远远看见佛放出的巨大光束,像春天的太阳步出云层。作为体态如金刚的帝族贵种的他越看越欢喜,他的德力远大清净。他想遇佛在世,应当用什么供养佛呢?这时,他看见一位女子,手捧着一个香水瓶,瓶中有七枚青莲,很像修行智慧的七觉支形象。善思凭借他前世修行的福德,将瓶化作琉璃,走到卖花女前,双手合十,向卖花女诚心说道:“只想拜访福德山,探求奇珍异宝,佛独自为普度众生出苦难,为表达敬意,去除傲慢,希望我不要空手而返。佛是过去世所奉养的,现在我也应供养。希望妹妹将花卖给我,我想把它们献给佛,价钱随你定,趁着佛还没有离开。只希望妹妹提供助福,发清净心向佛。佛像随意的珠宝,种下的愿望都能依据心意生出。”当时卖花女,含笑回答说:“这花价格很贵,你们修行者怎能买得起?”善思又问:多少钱?女子答说:“每枚价值百金。”“只要先给我花,价钱随你。”卖花女左右看了下,面上含羞说:“我也想用这花献给佛。”善思谦逊有礼地说:“你自己卖花,佛是不会受虚假的供养的,你要诚心,不能欺骗他。”卖花女说:“我把花给你,你要答应作我夫君。”善思说:“你的态度是作恶业,违背不顾求道者的心。”女子双手合十回答说:“我不会违背你的道心,现在我就发誓,甘心布施,不敢违背你的意愿。”
第四部分以四言诗句继续:善思用她说出的价格,买了五枚青莲。卖花女又请他代献两枚,来了她的心愿。这时善思菩萨持着七枚花,就去佛前请愿:像今天的佛尊救护世间一样,希望我的来世得道成佛。发下这宏愿后,就将花散开,花在空中化作花盖,佛的光辉闪耀,光芒如太阳一样,青莲花盖像吉祥的云彩一样升起。定光佛走来,花盖也随着他前行。善思菩萨看到佛的光辉,青莲花盖如云,心中欢喜雀跃,他五体投地,礼拜到佛前,即刻解除头发,散落地上,佛以慈悲心用足舞蹈,佛的足相在善思的头发上光明照耀,如红芙蓉,善思的头发也散发着光明,如同红莲放在青莲上。佛发慈悯心后,停足在头发上,他以圣者的明达智慧开示,善思迅速领会,内心发起勇猛修行力。当时定光佛满心喜悦,脸上露出微笑,放出五色光明,光从口出,也有各种颜色。当时佛的侍者,长跪合十上前问佛:“佛一般没有殊胜缘故,不会无妄微笑,您因何发笑呢?请世尊开示。”定光佛以尊重之貌,发出大海、天雷一样的震动声音,用清净的声音说道:“善思将像我在世一样,兴起成佛,以慈悲普照世间,救度众生的苦难。善思也将成为世间的导师,出现在劳苦深重的世间。百年后,将出生在释迦种族中,修成佛道,被称为能儒。”善思受记后,欢喜无量。得欢喜力,升到虚空,内心勇猛,体态轻盈,升降如波浪,像满月一样光明,如大海升起波澜一样。虚空可以坠地成形,大地可以升往虚空,地、水、火、风四大可以舍弃其本性,但佛的受记绝不会改变。
定光佛的面貌如满月,口放光明,阻灭世间盛火燃烧的热量,他像夏季每月十五日晚上的月亮,散播着清凉的言辞。外道典籍,内在虚伪,外行欺骗,愚弄世人。佛说清净光明法,让世间清净、太平,让人入涅槃像回家一样。世人以各种赞叹妙花,奉献赞美佛,那些未坠地的花化成华盖,随佛的脚步进退。像太阳的光辉,双倍的太阳那样明亮,处处青莲,如青云升起,从空中落下,心怀欢喜,内心更新,善思再次投地归命于佛。他的头发都在定光佛足下,自然散落一地。你们觉得善思是谁呢?实际那就是前世的我。我凭着慈心,心怀敬意,献花给佛,现在成为佛,成为众生导师。因为这个人的缘故,他用鲜花覆盖我,发我昔日意愿,让我想起前世的行为。行善的有这样的福报,终将不会败亡。那时,大家纷纷争相取我的头发,少数人得到了。这些人都在佛前得救度了,进入涅槃境界。当时得发的有四十余人,是随提国人,持戒的佛弟子,都成了阿罗汉果,具备六种神通,建立第一微妙善法,像过去的定光佛一样,满足善思所愿,像他那样喜悦,上升到虚空。
当时佛陀赐予众生大智慧,众生闻听后,都笃信不疑,追求布施众生的美德。坚持布施、持戒,勤修智慧,等待弥勒出世时,彰显他们的福报。
本篇开场场景是佛陀、阿难及佛弟子在一起,以阿难之问,佛陀回应展示自己微笑的缘由,展示出定光佛时代,修行持戒的善思菩萨,诚心礼敬定光佛,成为定光佛的弟子,接受了定光佛传授的法理,篇中用树、用车等比喻将佛的法理、法相贯穿起来,让听者动容,记忆深刻。同时,穿插了卖花女欲嫁善思菩萨的故事,让世人浮想联翩,而善思菩萨能拒绝色诱,持戒精进,一心向佛,反映出修行者的坚定,最后得来世成佛的果报。同时,故事中还展示争善思菩萨头发的虔诚修行者,也有四十多位得阿罗汉果报。佛陀以此比喻故事来指导阿难及佛弟子,应当布施、持戒、精进修行,必将在未来弥勒佛时代得大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