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三隆佛典  >  杂阿含经之176思念处经

杂阿含经之176思念处经

2021-09-22
一七六  佛说四念处经
【题解】
佛陀开示弟子修行,注意修行四念处,即身念、受念、心念、法念。
【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为断无常故,当随修内身身观住。何等法无常?谓色无常,为断彼故,当随修内身身观住;如是受、想、行、识无常,为断彼故,当随修内身身观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如是过去色无常,未来色、现在色、过去未来色、过去现在色、未来现在色、过去未来现在色无常,断彼故,当随修身身观住,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随修内身身观住八种,如是外身身观、内外身身观、内受受观、外受受观、内外受受观、内心心观、外心心观、内外心心观、内法法观、外法法观、内外法法观住,一一八经亦如上说;如断无常义,修四念处,如是知义、尽义、吐义、止义、舍义、灭义、没义故,随修四念处,亦如上说。
【译文】
第一七六篇  佛陀解说修行四念处经
 
我曾亲自聆听了佛陀的教诲: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由给孤独长老买下并献给佛陀的,一座在原来王子的林园中建造的寺院里。这时世人之尊,告诫弟子们说:
“为断除无常的缘故,应当随时修行内身,观住身。什么法理是无常呢?所说的形态无常,为断除形态无常缘故,应当随时修行内身,观住身;像这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的无常,为断除他们的缘故,应当随时修行内身,观住身。”
佛陀说完这经后,佛弟子们听了佛陀的解说,都心中欢喜并且信奉修行。
像无常,像这过去形态无常,未来形态、现在形态、过去未来形态、过去现在形态、未来现在形态、过去未来现在形态无常,为断除这些的缘故,应当随时修身,观住身,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也是如此;像随时修行内身,观住八种身,像这样外身身观、内外身身观、内在受受观、外受受观、内外受受观、内心心观、外心心观、内外心心观、内法法观、外法法观、内外法法观住,一百一十八经亦也如上所说;如断除无常义,修行四念处,像这样了知义、了尽义、厌恶义、止观义、舍下义、灭除义、没有义的缘故,随时修行四念处,也如上所说。
【辨析】
四念处的精神在如实观照,就是照它实际的面貌来认知,紧紧贴近于具体的身、受、心、法的当下,是纯然体验。身念处是如实地观照身体的组成和运作状态,内身如五脏、六腑、四肢、五官、血液、内分泌、神经等,外身如行、住、坐、卧各种动作了了分明,内外身是内身外身的的关联。受念处,包括对内心的苦、乐、舍三种受,及欢喜、讨厌、气愤、担心、恐惧、悲伤、郁闷等情绪,要像第三者那样,不带批判、不加解释地看著它,辨识它的种类、强度和停留时间。心念处,观察自己的念头和想法,辨识它,看清楚它,化解它,内心就会愈来愈善良、纯净。法念处,是佛法的核心,法的内容包括五蕴、六根六尘、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七觉支等,用三法印来修习,就可以照见真相、解脱烦恼。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执著常、乐、我、净。四念处,《增一阿含经》中有,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第四十八卷中特别提到关于四念处的修学方法,而且强调修菩萨道者也应该修学四念处。可与本篇相参证。

上一篇:曹印双:佛本行经之叹定光佛品

下一篇:杂阿含经五三五 大目犍连和阿那律论四念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