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三隆佛典  >  杂阿含经五三六 大目犍连和阿那律细论四念处经

杂阿含经五三六 大目犍连和阿那律细论四念处经

2021-09-22
五三六  大目犍连阿那律细论四念处
    【题解】
     本篇大目犍连,以及有“天眼第一”称誉的阿那律之间,对于佛法四念处禅观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相互印证,说明了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包含着丰富的佛法内涵。  
【经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乃至尊者大目犍连问尊者阿那律:“云何名为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尊者阿那律语尊者大目犍连言:“若比丘于内身起厌离想,于内身起不厌离想、厌离不厌离俱舍想,正念正知;如内身,如是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作厌离想、不厌离想、厌离不厌离俱舍想,住正念正知,如是,尊者大目犍连,是名四念处修习多修习。”
时尊者大目犍连,即入三昧,从舍卫国松林精舍入三昧神通力,如力士屈伸臂顷,还到跋只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住处。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
【译文】
第五三六篇  大目犍连阿那律细论四念处
 
我曾亲自聆听了佛陀的教诲: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由给孤独长老买下并献给佛陀的,一座在林园中建造的寺院里。这时证悟者大目犍连问证悟者阿那律说“什么叫做快乐观想四念处修行而且反复修行呢?” 证悟者阿那律回答证悟者大目犍连说:“倘若佛弟子观想身体内部对于不净之处生起厌恶和远离的思想,对于身内生起不需要厌恶远离的思想、厌恶远离和不厌恶远离都要舍弃的思想,正确的心念正确的认知;如同观想身内,同样观想身外、身内和身外,身内的感受、身外的感受、身体内外的感受,观想内心、心外、心内和心外,身内法、身外法、身内身外法,有厌恶远离的思想、不执着厌恶远离的思想、厌恶远离和不厌恶远离都舍弃的思想,心能在正确的心念正确的认知,就是这样,证悟者大目犍连,这就叫做四念处修行而且反复修行 。”
这时证悟者大目犍连,随即证入禅定止观,从憍萨罗国都舍卫城松林寺院,犹如大力士弯曲伸开手臂的顷刻之间,以神通力回到了跋只族聚住的村落叫做失收摩罗山中,在那令人恐怖的密林和飞禽走兽所到之处。
《杂阿含经》第十九卷完。
【辨析】
在这篇经文,两位证悟者进一步地讨论了禅观的具体内容。尽管禅定观想,是佛教修行的实践活动,但是从人类的思维活动来看,就是一种审视自己身体之内的形态,身体之外的形态,随之相互参照,同时思维的一种认识自我,以及外部世界的心理活动。
另外,篇中对于证悟者大目犍连禅定止观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这是一个偏远的山林,人迹罕见、野兽出没,证悟者就是在这种僻静之处,反观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这种自甘孤独和寂寞的心境和环境,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杂阿含经五三五 大目犍连和阿那律论四念处经

下一篇:杂阿含经五三七 舍利弗和阿那律以四念处观小千世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