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九 修行四念处如路口观人经
【题解】
本篇仍然出现了四位证悟者。由证悟者阿难、证悟者阿那律讨论了禅观之中,对于佛教世俗世界的认识,说明了佛法对于人间世界的解读。
【经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国手成浴池侧。尔时尊者阿难,往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
尊者阿难问尊者阿那律:“于何功德修习多修习,成就如是大德大力大神通?”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阿难:“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大力。何等为四?内身身观念处系心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除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观念处系心住,精勤方便,除世间贪忧。如是,尊者阿难,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好色、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譬如明目士夫住四衢道[1],见诸人民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我亦如是。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大力神通,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趣、恶趣;如是众生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如是,尊者阿难,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大力神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注释】
[1]四衢(qú)道:衢,道路。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译文】
第五三九篇 修行禅观比如路口观察人经
我曾亲自聆听了佛陀的教诲: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由给孤独长老买下并献给佛陀的,一座在林园中建造的寺院里。这时证悟者舍利弗、证悟者大目犍连、证悟者阿难、证悟者者阿那律住在舍卫国叫做手成浴池旁边的寺院中。这时证悟者阿难来到证悟者阿那律的住所,共同相互问候彼此慰劳辛苦以后,就坐在一边。
证悟者啊难对证悟者阿那律说:“对于什么功德修行反复修行,就能成就广大的功德和大神通之力呢?”
证悟者阿那律对证悟者阿难说:“我对于四念处修行而且反复修行,成就这样广大的功德和神通之力。什么是四念处呢?观想身内观意念束缚之处,用精进勤奋的方法,正确的意念正确的认知,消除人世间的贪欲忧患;观想身外、身内和身外,身内的感受、身外的感受、身体内外的感受,观想内心、心外、心内和心外,身内法、身外法、身内身外法观意念束缚之处,用精进勤奋的方法,消除人世间的贪欲忧患。就是这样,证悟者阿难,我对于四念处修行而且反复修行,用很少的方法,以清净的天眼超过天神、人的眼睛,看见众生灵,死亡的时候、出生的时候,美好的色的形态、邪恶的色的形态,高尚的色的形态、低下的色的形态,善良的意趣、邪恶的意趣,随着业缘接受产生,都能如实看见;有的众生灵身体有邪恶的行为,口、意有邪恶的行为,诽谤贤达和圣明的人,由于邪恶见解的因缘,生命终结,往生地狱中;有的众生灵,身体的行为善良,口,意的行为善良,不诽谤贤达和圣明的人,有正确见解的成就,由于这样的因缘,生命终结,往生天上,譬如明达的修行者在四通八达的道路,看见人民倘若来、倘若去、倘若坐、倘若卧,我也是这样。对于四念处修行而且反复修行,成就了这样广大的功德和大神通之力,看见众生灵,死亡的时候、出生的时候,善良的意趣、邪恶的意趣;同样有的众生灵身体有邪恶的行为,口、意有邪恶的行为,诽谤贤达和圣明的人,由于邪恶见解的因缘,往生地狱中;有的众生灵,身体的行为善良,口,意的行为善良,不诽谤贤达和圣明的人,有正确见解的因缘,生命终结,往生天上。就是这样,证悟者阿难,我对于四念处修行而且反复修行,成就了这样广大的功德和大神通之力。”
这时两位有正确见解的证悟者,共同议论以后,各自从座位起来离开了。
【辨析】
本篇由于问答的身份有所不同,所以表现的是证悟者阿那律对证悟者阿难解说,通过禅观,对于世俗世界的认识。这是由于,同样都是佛陀的十大弟子,阿难不仅是佛陀的侍者,佛陀的行踪和要求,都是通过阿难转达,而且他肩负着传承佛法义理的重任。但是,阿难缺少独自禅观的实践,在佛陀生前,还没有证悟到阿罗汉的果位,自然也不能理解在佛弟子中,有“法眼第一”称誉,能法眼观天下的证悟者阿那律所能见解的世界,所以只讨论关于人世间的佛法理趣。
在这样的前提下,为了说明人世间的一切色的形态,以及人们相应的善恶的认知。经文运用了犹如明达的修行者在四通八达的道路,看见人民倘若来、倘若去、倘若坐、倘若卧一样,观察人们的善恶。用这样这样的比喻句。明喻佛法善恶分明,作恶让你下地狱,行善终究上天界的意蕴;同喻证悟了佛法四念处,修行而且反复修行,才能够成就广大的功德和广大神通之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