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里仁漫谈  >  新文科漫谈(五十五)

新文科漫谈(五十五)

2022-07-28

  昨日(2019.6.5),读一位退休老师的回忆录,今晨想起一句话: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幸福与烦恼。痛苦差异源于对外在欲望感受炽烈的程度,青壮年时期因为积极入世,自然感受环境冲突矛盾比较剧烈,加之上有老下有小,负担的压力也日增,痛苦也就随之剧增。今天八十岁的人,青壮年时期起落大的更多回忆文革的痛苦,五十岁生活起落大的更多体验的是改革痛苦,二三十岁的也许正在为情感婚姻和金钱房子而烦恼。因为幸福常常是平淡的,所以记忆最深的往往是痛苦。痛苦,有个人情感上的,有经济上的,有地位升降上的,即便痛苦是来自子女教育,大部分也都关乎名利。有的人一生看不破,一生烦恼。五十岁的人能辩证看文革,因为不涉多少个人情感,但却无法辩证看待改革。八十岁的人比较文革与改革,即便改革问题再多,似乎也比文革好,因为比较而言自己感受到的是社会进步。五十岁的人看待改革与后改革时代,比年轻人感觉到的烦恼要少些,因为五十岁的大部分人已经没有太多奢求。当年轻人还在为办工桌分配及名誉级别沉浮烦恼时,五十岁人虽也有所触动,但明显迟钝多了,八十岁的人更会觉得年轻人想法挺好笑的。
  我们虽然是一个历史记忆大国,但似乎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时代不多,因此每个时代人都会有许多人烦恼。其实,人生苦乐同量,你享受快乐多些,你承担的烦恼也就多些,但旁观的人往往看到你的快乐,却忽略你的痛苦。因为快乐常常具有普遍性,但烦恼痛苦却各有不同。一般人能感受快乐者的快乐,却无法体会烦恼者的烦恼,所以看客比较多。只有知心,忘年交才能体会体验代差烦恼。生老病死苦,名利多烦忧。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苦,只是苦的内容有变化。卧床在家养病的人无法体验职场压力下的窘困。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八十岁的人能看到五十岁的烦恼,但五十岁的人却无法亲见八十岁亲历的文革,只能通过八十岁亲历者的回忆,随回忆感情变化而产生同情。但同是八十岁的人回忆文革,有的说坏得很,有的说还有许多进步,感受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感受,听多了感受多了,也就会相对理性客观些。尤其是地位发生翻转的同代人,否定旧血统论的,忽视了今天另一种形式的血统论正在上演。
  五十岁的人,看到社会黑暗面是这样的:九十年代乡村苛政猛于虎,下岗工人痛苦煎熬,腐败黑恶盛行,新血统论下的社会分配不公。八十岁的人看到的是:五十年代末饿死人,文革的打砸抢,知识青年下乡时的悲催,以及旧血统论下的不公。也许今天的年轻人感受的烦恼就和上两代人完全不同,他们的环境已经和过去不同了。新世纪之前的人无法体会手机微信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烦恼,但微信确实给一些人带来了烦恼,因此这代人记录历史可能和我们是不一样的,烦恼也是不一样的。人生苦乐同量,我们在感受痛苦时,也许别人正羡慕我们的快乐。历史上的人大概也是如此吧?新旧交替一直在进行,烦恼也在迭代发生变异,人间快乐也一直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如何选择与分辨记忆。历史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都挣扎在生活一线,即便给他们话语权,估计也没时间及心情分享自己的烦恼。希望今天十亿国人的手机,六亿微信留存的大数据为解读历史留下更大的解读空间。
  新文科研究对象,要注重时代人心的差异性。离开差异性解读,就不可能给出客观公正的反馈,新文科也就很难成为真正具有科学的普适性,充其量是部分时人心理变化的痕迹而已。

上一篇:新文科漫谈(1—54合集)

下一篇:答中秋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