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国学资讯  >  2016年知无知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

2016年知无知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

2017-06-24

谌洪果老师致辞发言,谈及了知无知的发展是呈递了他大学执教经验,以读书会、对话、讲座、座谈传统形式,嫁接网络平台如公众号、喜马拉雅等,开辟新的文化教育平台,教育对象从高校同质性学生到社会异质性人群,逐步产生辐射性影响。

 

王松瑜老师谈及了从体制内走出来,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受到良好的、放心的教育,他与部分家长联合自救,创办厚木教育。教育内容与体制性内容保持持平,但期限不再局限于体制内的规定,尤其是语文教育,力求两年内的厚木教育超过体制内六年的阅读量,注重激活孩子的主动学习,书本知识教育与情境教育相结合,力求让孩子从小有丰富的感性社会人生认识,注重类同于游学实践。

 

黎荔老师谈及她对未来教育的乐观态度,同时对我们教育中情商、人际交往、内省、博物等能力的欠缺给予批评。她介绍了斯坦福大学的开环教育,认定了信息时代的教育大变革已经来临,个人可以根据自己人生规划可以调整提升,让有使命、有解决问题、有明确方向的教育成为可能。

 

马永红老师结合自己的十年支农支教及公益教育活动,形成了跨校招人、思想启蒙、理想凝聚、分工协作、公益推动、实践调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造就一群有理想主义、有志于改变自我、改变家乡、改变社会的团队,其成功实践非常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教育中推广。同时他也介绍了目前教育实践中一些特色,如高校老师自己组织学生的读书会,人才班,夏令营,华德福等新教育探索模式。

 

刘金田老师介绍他三建校园、九易校址的百折不挠的教育之路,他认为中国教育未来希望在民间。他倡议建一个西安的教育智库,引进资本,做出更多的范式教育进行推广,将民间教育做大做强。

 

侯海英老师,结合自己新西兰及美国的考察,她介绍了美国爱德威改进教育网络,谈及了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已经日益成为教育新方向,无论是对学校的诊断评估,还是网上培训班,还是网校对实体学校的整合,这都将成为中国可以发展的选项。

 

刘军成老师,谈及他创建的兵学班授课、讨论及游学办班形式,也注意跨校招生,精准推动。

 

陈子庸老师,谈及了无论模式如何变革,内容还是核心,目前做人教育的缺失,给予再多知识教育,未来也未必能成功。爱的教育,陪伴的理念,身体力行,才能给孩子安全感,才能激活孩子求学的动力。

 

李青老师,谈及了小树教育理念,尤其注重走进自然教育,注重做人核心理念,令人印象深刻。

 

曹印双老师,谈及了偏知识教育,缺少爱的教育,缺少灵魂的导引,教育出现重大缺环。不注重身心的健康,为未来个体及族群埋下了退化的种子。作为家长、教师、曾经的学生、社会观察者,看到被应试教育体制大潮裹挟的家长和孩子,对教育的未来不是很乐观的。只能借助体制内外变革合力,尤其是从民间形成对体制内冲击,或许有所改观。希望民间有更多的知无知类似的文化平台,也希望体制内有更多的学而论坛平台,共同促进教育变革。赞成成立教育智库,形成志同道合者的合力,最好能促进一个地区形成教育特区,实现教育变革助推器。

上一篇:北京大学历史系举行“纪念汪篯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下一篇: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论坛在西安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