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里仁漫谈  >  2017年知无知“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发展走向座谈会”纪要

2017年知无知“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发展走向座谈会”纪要

2017-07-09
    2017年知无知“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发展走向座谈会”纪要
 
     2017年7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八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纪念日,我们在知无知举办了“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发展座谈会”,借用“抗战”一词,我们应该是开了一场“教育抗战
的自我动员会。
    自高考恢复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成长和灭亡的过程,中国应试教育经过近四十年发展,已经走过了它的辉煌期。今天为了应试,大量刷题的极端化
教育,已经严重地偏离了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甚至已经走向了反动。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也空前地官僚化,这种官僚化、衙门化的管理模式已经窒息了中国教育创新发展的通路。伴随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我们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管理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教育变革,但滞后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侵略者,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一场全民族的“教育抗战”。
    与会同仁大致有如下认识:
    1、人文教育的着眼点,要从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入手,引导孩子们在经典阅读芬芳中漫步、思考、批判,以此拥抱人世间美好的心灵,即便有应试也应为其服务。
   2、因深受刷题教育之苦,家长们正在觉醒,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与幸福,让孩子能接受更放心的教育,一部分人已经率先勇敢地离开了
体制教育,利用网络在线及家与家的结合,自己开始教育孩子。这样的家长在慢慢多起来,虽然他们在未来胜算的机会还不能确定,但坚定的家长这样说:总比体制教育会好些。一句无奈的话,透射出绝望背后的希望,令人震惊。
    3、教育要培养德性,教育要培养创新力,而我们许诺的德智体美的教育目标,正在渐行渐远,孩子们久坐刷题,眼睛近视了,身体发胖了,体能下降了,德性也逐步因应试之外关爱的缺失,许多孩子已经丧失了关爱他人的能力,多数还在争第一进程当中彼此嫉妒,甚至冷嘲热讽,家长之间也在孩子争第一中充满焦虑与竞争。家长和孩子的德性正在伴随争第一的持久步伐逐步集体堕落;在智力发展上,刷题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孩子们在思考力、批判性思维、分析力、想象力都严重匮乏,这样的教育不是在育人,是在误人子弟。尽管许多家长还未觉醒,甚至“乐在其中

     4、我们身处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已经信息化了。本应该引领社会走向的高校,信息化发展反而滞后于社会,比如高效教务管理、后勤服务等都该是社会信息化典范,但目前叠床架屋的行政管理系统,教育界官场官员们热衷的不是教育服务本身,热衷的多是官位的升降,资源的抢夺,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本来有了信息平台,管理是可以扁平化的,服务师生是可以快捷化的,但教师感受到的多是填不完的表格,不断地被行政监督。真正搞教学和科研的,如果不入行政系统谋个位置,往往被边缘化,无声化。伴随教育大扩招,高校老师在如此匮乏的情况下,行政和后勤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出了教师层面。建国初的北大,只有汤用彤和两三位老师兼职行政管理,学校也运行通畅,它的实际效能也是高效的。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落后的教育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教育生产力发展,不知道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到哪里去了?
     5、被边缘化的教育理想主义者走向民间,正艰难地坚持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但正如谌洪果说的:只要每个人发出一点光,这里就会变得灿烂。教育是该进行心灵颠覆式的,让每个人去思考,让每个孩子自己做出选择。点燃心灯,薪火相传。这就是人类最可贵的一点——永远心怀希望。
    6、无论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的理想主义者,应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断地突破创新,让孩子真正受到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用的教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唤醒几个是几个,只要坚持,去唤醒,总会有改变。整合体制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集结,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合力,先让觉醒者受益,让觉醒者担当,让觉醒者提升智慧。
    7、充分利用在线工具,开发在线资源,做出库存,做出管道,做出风格,做出格调,做出品味,做出如美国大片一样的在线教育产品,服务我们自身与他人。在线教育要有国际的眼光,要有国际的格局,要有国际的服务水平,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最大化。让勇敢出走的母亲们没有后顾之忧,让人感觉“教育抗战
有同盟军。
    8、与会许多朋友渴望多听这样的交流会,也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我们原来拟定的一年一次的交流,可以增加一些。各自根据实际情况,多办这样低成本高效能的座谈会,继续保持民间智库的独立性、创新性。
   10、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成为受益者,与会者有建议民间教育智库,可以撰写教育变革方案,形成合力争取民间与官方的共同合力,把理想主义拓展开来。我们为了教育的真正发展,可以做出各种尝试,为什么不呢?
    “教育抗战
是持久战,也许不止八年,也许需要一生去坚守传承!期待更多的“教育抗战同盟军”走向“教育抗战的战场。
 

上一篇:曹印双在线教育与互联网教育座谈会发言稿

下一篇: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