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教师教学评价问题
我们多年来评价教师一直以科研为中心,伴随各界对教育的不满,高校开始加强教学评价。学校教务处每年规定同学对教师有评价,教务处专门聘请退休老教师担任督导,负责监督教师;后学校又成立教师教育中心,教师的职称晋级需要有教学中心的教学评定,教师也多了不少种培训;学院为提升教学,除年终教师自己评价外,也请有老师担任院级教学督导,同时还有教师之间的同行评价;每年还有各专业系推荐教学优秀老师参与评优,有校级优秀的,有院级优秀的,省级优秀的,国家级的教学名师。教育部还专门有教育评估,会委派跨学校的专家来听课,进行个别听课评估。还有支持力度不小的教育改革项目、慕课建设项目等等,这些都需要写项目论证,有专门评委评价立项,还有中期考核,最后还有结项评议,也有发表教改文章要求。这些看似比较完备的教学评价系统,应该可以把教学搞得有声有色了,但实际并未见教学有什么起色。教师优秀与否依然是科研第一位的,科研好的,晋级到教授的,其实教学工作量带研究生就差不多了,至于要求教授必须给本科生带课,教授也会象征性地上上课,但很少有全身心投入教学的。目前,带课最多的教师是刚参加工作的,职称低的,还有就是专门定位为教学岗的,也就是不搞科研的老师。科研好的,论文论著也可以抵教学工作量的,这样形成了科研越好,上课越少,评级越高,实际上已经从科研层面上把教师评价了,那么其他的教学方面的评价其实就是形式化的,因此多年考核评价教学,真正优秀的依然是科研好的,也就是上课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教学评价不过是走走过程。
教学是良心活,且是个长期积累经验的过程,短时期考核是看不出什么的,你评价好也罢,坏也罢,那不是立竿见影就能提高的。当然,有些有天分的,确实适合当老师,无论你评不评,他都讲得好,你想让他讲不好也难。有些教师即便你层层督导评议,他讲不好照样讲不好。因此,从整体上看,我们教育部搞了几轮的教学评估,除了把老师们及学校领导们折腾几天外,对教学提高没有什么实际帮助,因为他们制定绩效考核体系是围绕科研进行的。谁当校长主抓的是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评价的核心是科研成果及项目。
真正好的教师,是发自内心爱学生,爱教学,才会教学好的,但这个标准实际不在教师评价系统轴心。我认识的一位教师,他几十年用心带学生,读书量及汇通能力超过许多大牌教授,只是不写文章,不申请课题,虽然深受学生欢迎,但快退休了,依然是个老讲师,实际上他所在的学校也没有把他当作什么人物,就是普通的教师而已,他自己也乐于此道,安心教学,安心读书,其实他很幸福地当着一名真正的老师,无论你如何评价,他都那样坚持了几十年了。可惜,这样真正优秀的教师在我们评价体系中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老讲师。看到他,我就想我们把那样大师级的老师都评成了普通老讲师,我们教学评价系统除了给相关机关人员提供些饭碗,推动些教师花费精力拉关系外,到底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我们的科研中心评价导向,已经把教师引向不爱学生,也不爱教学道路上去了,失去轴心导向的教学评价,不搞也罢。